第(2/3)頁 治國如烹小鮮,不可浪來。 感受到背后柔軟的負擔,他忽然轉身,親吻了下女人的臉蛋,說道: “漢陽王一脈,正需要開枝散葉呢!” 說著,在孫萱兒粉臉俏紅之下,攬著其細腰,走向了船艙。 船隨江水搖,聲從浪花起。 待一番親密的運動后,船只已然到達了東湖。 此時的東湖,與長江勾連,算是一個好地方。 從四川帶回來的幾百戶船匠,并之前的工匠一起,為漢陽王殿下的水師,盡心盡力。 對于造船業來說,幾個月的功夫著實有些少了,不過改裝卻可還行。 數座船塢建起,大量的商船被停泊水面,數以千記的工匠們,以父子、師徒為單位,在船上敲敲打打,好不熱鬧。 “殿下,如今已建好數十艘戰船,您請看。” 負責船只建造的,本為武昌府的官方匠戶,名喚王大興,五十來歲,聰明絕頂,滿臉憨厚。 對于提拔自己的漢陽王,他是格外的尊重: “如今福船二十余艘,皆為五百料,可載數百人,還有許多沙船,還未改造,但卻可以載人。” “只要火炮到了,就能形成戰船。” “能載多少人?” 朱誼汐當然明白,左良玉這廝,壓根就不會用水師,大量的船只要么是船場,要么是掠奪來的。 對于他來說,主要是方便運送兵馬。 況且,船只已經預留了火炮位置,到時候弗朗機炮一架,抬槍一弄,習慣于跳板作戰的左軍,就會面臨降維打擊。 所以,朱誼汐對于作戰毫不擔心,只要運力充足就行。 “三萬人左右。” 王大興想了想,如實說道。 “繼續努力!” 朱誼汐沉聲道:“月底前,我需要能運五萬人。” “遵命!”王大興忙彎腰應下。 偌大的東湖,遍地是船只,忙碌不堪。 朱誼汐這時候又有些發愁,船只有了,但水兵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