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圣旨到翰林院的時候,大家都有點懵,緊接著下意識的看向賈蓉。 他們這些人里,能讓皇上特意下圣旨來的,只有賈蓉了。 河道的事,皇上一直沒有動靜,原先他們以為是永治帝不喜賈蓉,這才刻意遺忘他,如今看來,分明不是這么回事啊。 而也正如他們猜想的那樣,這圣旨就是下給賈蓉的。 聽完圣旨的內(nèi)容,所有人都驚傻了。 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 這特么才剛進翰林就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了!! 他們熬了這么多年,辛苦辛苦也就爬了一兩個臺階,原本他們還感覺良好。 畢竟翰林院三年一散館,能留到最后,足以證明他們的優(yōu)異了。 只要再繼續(xù)熬下去,將來怎么的也不至于太差。 就算當(dāng)不了內(nèi)閣大臣,也能進內(nèi)閣參與政務(wù),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初入翰林院,升遷全靠熬資歷,這是大家公知的,但現(xiàn)在被賈蓉硬生生打破了。 還破的很徹底,從六品飆升到從四品。 尼瑪,怪物啊!這還是人嗎!! 眾人呆站在原地,久久回不過神來,偏偏賈蓉做出的功績,讓他們想提出抗議都沒法。 兩年前吳郡的饑荒,賈蓉居然也在其中參與了,并且和河道一樣,解決方案竟然是他提出來的! 這小子鬼才啊!吳郡本是個貧瘠之地,卻借著那場饑荒整出來的一系列措施,發(fā)展那叫一個飛速,短短兩年,已有繁榮昌盛之像。 原本他們還以為只是陸狀的功勞,誰知背后出謀劃策之人卻是賈蓉,陸狀不過是個執(zhí)行者。 相較于眾人的目瞪口呆,賈蓉就淡然多了。 京城沒人知道吳郡之事與自己有關(guān),那是因為離開宣成府之前,賈蓉就特意同陸狀說過,饑荒解決,呈遞上去的折子不要提及自己半分。 當(dāng)然,這不是賈蓉淡泊名利,什么事了拂身去,功名皆浮云。 而是,若永治帝因此給他賞官,那對他以后的發(fā)展會很不利。 科舉入仕,根基才穩(wěn)固。 永治帝賞官固然比考科舉快捷,但要想攀至高位,卻是難了。 這應(yīng)該就是范承送給自己的大禮了,不過,他怎么跟陸狀勾搭上的? 自己在宣成府做的那些事,只有陸狀知道的一清二楚,也只有他上折子,永治帝才能在這么快的時間里給他封賞,并且不加顧忌的說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