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茅山-《道門驅邪人》
第(1/3)頁
茅山。
道門傳承正統一脈,歷史悠久,影響甚廣。
天下玄門之術,過半出于茅山,民間法教一脈,更受其影響甚多。
天下道門雖以道教祖庭龍虎山天師道為首,但自天師道內訌,內部出現分裂以后,后世之中,其影響力并不及茅山一脈。
再到臨近末法時期,元明之時,全真興起,茅山一脈的影響力才逐漸下降。
但即便如此,后世許多文獻之中,仍有茅山之影。
茅山上清宗早年間,反出天師道,與龍虎山爭鋒相對,并駕齊驅,以奉“元始天尊”為宇宙第一神,撰寫各類典籍,為的就是抬“元始”,而貶“太上”一門。
在陶弘景這等大成宗師所編畫的《真靈位業圖》之中,甚至將“太上老君”的地位,一度放到了四御之后。
所以,各類典籍之中,都有此記載,造成自古以來,天下道門,出現了以“太上老君”為首和“元始天尊”為首的兩派之爭,轟動一時。
道門典籍之中,仙神排位列敘,也出現諸多相互矛盾之處。
而茅山自古以來,大成修煉者數不勝數,在民間影響力更勝一籌,也造成了茅山派系的壯大,歷史上茅山一脈的代表人物除去魏夫人、陶弘景、葛洪以外,還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李白、張仲景等……
然而,若論起時間線,仍舊是以“太上”一門,最為古老。
“天師”一脈,更是傳承數千年,有“北孔南張”之說,直到……
雖然在歷史的進程之中,以茅山為首的道門派教,曾一度與天師道爭鋒相對,但后來,隨著道門內部混亂平定,道教祖庭天師道收歸天下萬法,將“正一法壇”改為“萬法宗壇”,自此,兩派之爭,才算結束。
后世,主要以修煉體系作為劃分,一方以“正一”為首修煉符箓科儀為主,注重“外丹”修煉,另一方,以“全真”為首修煉“內丹”、以“性”“命”雙修為根本之道。
兩脈修行,差距甚大,戒律也大不相同,例如對于破戒、飲食等方面,也有諸多不同見解。
近代較為出名的張至順道長,將畢生所學匯集成一本《炁體源流》,動漫《一人之下》里頭關于這部分學說,便是借鑒于此。
對于這四個字,張道長對此的解釋為:炁化三清,體能載道,源為先天道統,流為老君法脈。
此處也很好的說明了,全真一脈,實際上也是奉太上老君為最高神。
全真乃是奉呂洞賓為門派道祖,而王重陽則為開派祖師。
天下大道三千,無論修煉法門如何,典籍沖突如何,最終,殊途同歸,為的就是修成正果,飛升成仙。
每每提及此類爭議,道門中人相對來說,都會謹言慎行。
畢竟,此為一段不堪往事,而且影響和諧。更何況,前人數千年爭議下來,都無結果,后世之人,又怎么可能僅憑三言兩語便能說清。
所以,現如今末法時期,各派道門不再以修煉法門,或是古舊典籍之中一些存在爭議性的問題進行爭鋒相對,更多的,是各修各家,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其實,這一點不僅是在道門,放眼世界,各類宗教之間,皆是如此。
無論是佛門,還是西方、中東的一些教派,典籍之中一樣存在矛盾與偏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咸丰县|
威海市|
唐山市|
右玉县|
象山县|
广西|
民乐县|
工布江达县|
台湾省|
旬邑县|
玉林市|
东光县|
曲麻莱县|
高唐县|
嘉峪关市|
齐河县|
高台县|
衡阳县|
木里|
米易县|
兰西县|
玉林市|
遵义县|
兴安盟|
新晃|
长治县|
桐城市|
紫金县|
白山市|
原阳县|
灵山县|
炎陵县|
张家界市|
晋州市|
东台市|
乐山市|
洛隆县|
高清|
扬州市|
大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