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一般稱為“屈原”或“屈平”。 為什么又說他字“靈均”呢? 因為屈原在《離騷》當中寫道: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于是人們歷來把“正則”和“靈均”視為屈原的名和字,但這并非他真正的名、字,只是一種詩意的美化而已。 就好像尼采說:“我就是太陽!” 然而“太陽”并不是尼采的真名。 周赫煊的女兒叫周靈均,也無所謂搶先賢的名字,更不怕犯了屈原自殺的忌諱。 由于時間太晚,周赫煊懶得趕回天津,他跟李書華共同前往北大,打算在北大那邊住一宿。 等離開清華園后,周赫煊才說:“北平研究院的合作單位和研究經(jīng)費,恐怕都還沒有確定下來吧?” 大話被戳穿,李書華的表情有些尷尬,勉強笑道:“雖然還沒確定,但也八九不離十了。每月五萬的經(jīng)費撥款,教育部承諾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 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 這特么就是扯淡。 南北邊就快要打仗了,你讓北平和南京共同出錢辦研究院? 周赫煊無奈搖頭,這年頭想做點正事真難啊。不過他不打算摻和,歷史上李石曾靠著自己的努力,把北平研究院辦得風風火火,根本用不著周赫煊來操心。 北平研究院,就是未來中科院的前身! 其在物理和生物領(lǐng)域的實力頗為強悍,兩彈元勛錢三強,便是北平研究院原子研究所的會員(院士)。 只不過蔡云培和李石曾的派系之爭,一直延續(xù)到南北兩大研究院中。 中央研究院的成員主要由“留英美派”組成,跟美國展開各種學(xué)術(shù)合作,甚至派人參與學(xué)習(xí)了“曼哈頓計劃”。而北平研究院的會員,大部分是“留法派”,積極和法國的科研機構(gòu)合作,郎之萬、玻爾等科學(xué)家都來北平研究院訪問指導(dǎo)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