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湯因比】-《民國之文豪崛起》
第(2/3)頁
傍晚,考古隊員們啃著雜糧窩頭,圍坐在一起展開討論。
可爭來爭去都沒有結果,因為這方青銅尊太過離奇,就好像在民國時代發現一臺筆記本電腦。
周赫煊突然說:“有沒有可能,我們現在的發掘現場,并非一個遠古遺跡,而是兩個重疊的遺跡?”
李濟眼睛一亮,欣喜道:“很有可能,也只有這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新石器時代遺跡與青銅時代遺跡重合了!”
周赫煊穿越前是學歷史的,并非專業的考古系畢業。他只對龍山文化有大致了解,卻不知道,龍山鎮的城子崖遺址,其實是三個上古遺址的重疊。
這里有三座古城。
最下層屬于新石器時代城墻,中間是青銅時代城墻,最上面還有一座周代城墻。
在沒有碳14測量技術的年代,如此復雜的情況,對于考古學家來說是無解的,只能通過文物做出大致判斷。而且費時費力,只這半個月的發現,就能讓李濟等人研究二三十年。
當《大公報》記者接到消息,前來考古現場拍照采訪時,周赫煊終于決定離開,還順走了一只殘缺的黑陶杯——反正出土有許多類似的陶杯,夠他們做考古研究了,少這一件無所謂。
整只杯子平滑圓潤,表面散發著烏黑的金屬光澤。杯口比成年人的巴掌要大些,杯壁薄如蛋殼,最薄部分只有0.2毫米,最厚的地方也只0.5毫米,這燒制技術只能用巧奪天工來形容。
李濟等考古隊員,暫時將這種黑陶命名為“蛋殼陶”,因為它跟蛋殼一樣薄。
周赫煊一路上小心翼翼地保存著,專門在鎮上買了盒子和棉花,生怕把這種極度易碎品碰壞。他并非是貪財,而是想留作紀念,幾十年后捐出來給考古界做研究也是可以的。
當周赫煊回到天津的兩日后,《大公報》的新聞也隨之出爐。第二版的開頭,刊載了兩張考古照片,一張是蛋殼陶器物,另一張是20多厘米長的玉璋。
“由清華大學教授李濟先生帶領的考古隊,近日在山東歷城(后劃歸章丘)龍山鎮發現史前遺跡……經過考古發掘,出土大量黑陶器、玉器、石器和占卜器物,并挖掘出一座長寬數百米的上古城墻……據悉,陶器、卜器和玉器當中,還刻有一種與甲骨文迥異的史前文字……從玉器的種類可以初步推斷,這座新石器時代遺跡跟華夏文明有直接聯系,或為中國人的遠古祖先……”
文章還詳細介紹了蛋殼陶,因為薄得太驚人了,現代燒陶工匠根本燒不出如此精美的陶器。
報道一出,立即震驚整個中國考古界,就連南方的一些考古專家都自發前來幫忙。
蔡元培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此時正在籌劃設立歷史研究所。他聽聞消息后,立即組織人手,并帶著考古經費前往遺址現場。
……
而此時此刻,遠在東北奉天,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正在實地考察。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县|
当雄县|
青河县|
同仁县|
资兴市|
江都市|
西和县|
莆田市|
樟树市|
格尔木市|
广汉市|
宝坻区|
宁阳县|
麻江县|
平谷区|
开鲁县|
张家港市|
丽水市|
岳阳市|
江津市|
永德县|
北京市|
乐亭县|
措勤县|
芷江|
永清县|
客服|
扎赉特旗|
额尔古纳市|
湄潭县|
巨野县|
云梦县|
潍坊市|
阳城县|
商洛市|
景德镇市|
涡阳县|
绍兴市|
子洲县|
图木舒克市|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