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對于皇帝來說,只要你威脅到了皇權,那就算你有天縱之才,也該死。 不過嘛,在朱由校手下,魏忠賢顯然不存在這樣的威脅,朱由校對他極為信任,所以,也絲毫不在乎魏忠賢在朝堂之上的勢力越來越大。 甚至隱隱間,魏忠賢代表的閹黨派系,和朝堂之上的東林黨,還形成了分庭抗禮的架勢,莫名的產生了一種詭異的平衡。、 看到這里,朱元璋眼中也是閃過一抹異色,這木匠皇帝朱由校還有這樣的手段?還是說這只是一個巧合? 反正不管怎么說,在這一時期,魏忠賢牽制著東林黨,東林黨也牽制著魏忠賢,就是這么一副詭異的局面。 不過這樣的局面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公元一千六百二十七年八月,朱由校病重身亡。 由于朱由校沒有子嗣,時年十八歲的朱由檢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于同年登基稱帝。 朱由檢繼位后,可以說是勤于政務,和朱由校完全就是兩個極端。 看著朱由檢整天都埋頭政務之中,朱元璋這才臉色好看的點了點頭。 且不說這朱由檢能力如何,但是這態度,著實是讓朱元璋喜歡。 只是這朱由檢勤勞是勤勞了,可很多東西都過猶不及,尤其是身為皇帝。 就比如有一次,朱由檢因為偶感微恙而臨時傳免早朝。 本來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呢,朱由檢卻遭到了內閣輔臣們的批評,而且還是當面批評。 內閣雖然是大明的權力中樞,但說實話,其存在的目的是為皇帝服務的,可是現在呢,這些內閣輔臣居然當面指責,批評朱由檢。 如果僅僅只是到這里,那也沒什么,可最后的結果是什么,朱由檢居然下了個罪己詔。 這特么就離譜,你是皇帝啊,就因為這一點點小事就下罪己詔,那皇帝的威嚴何在? 而且,如此行事,到時候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久而久之還會將你這個皇帝放在眼里嗎? 皇帝要知錯,要改錯,但是絕對不能隨隨便便就認錯,而且還是用罪己詔這樣的方式。 要知道,每一道罪己詔,都等于是在削弱皇帝的威嚴,輕易是不可能下達這樣的詔令的。 可是朱由檢呢,卻因為這么一件小事就下了罪己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