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斗詩大會定下來后,本來由西門金這些書生來辦。 但是后來事情鬧大了,李世民擔心出問題。 因為參加斗詩大會的不止有上萬文人雅士,還有長安城的吃瓜群眾。 這些圍觀的百姓至少十幾萬,甚至到時候可能有幾十萬之眾。 這么多人,讓這些毫無經驗的書生操辦,必定出問題。 萬一發生踩踏,那就是一場大亂。 而且,李世民擔心突厥和李建成余黨趁機搞事情,所以最后決定由京兆府牽頭負責。 長安城東南邊是青龍坊,旁邊就是芙蓉池。 這個芙蓉池很大,湖中有一個亭子。 李孝恭就在岸邊搭建看臺,同時建造防護欄,到時候人多,就怕擠下去。 湖中還有幾艘大船,那是給書生們準備的。 維持秩序也需要很多官差。 京兆府的捕快和衙役,巡城的武侯也派上了,還是不夠用。 最后調集了五千多士兵充當保安,這才勉強夠用。 御書房里,李世民看著李孝恭上奏的奏章,說道:“這小子真會給朕找事情,足足占用了一萬官差和士兵。” 隨便挑起一個斗詩大會就是十幾萬人規模,李世民都佩服蘇云有本事。 李孝恭只蘇云有特殊關系,便開口替蘇云說好話:“皇上,其實這次斗詩大會也是我大唐一件盛事。” “自古以來,從未有一萬讀書人斗詩,此事可以載入史冊。” 這次斗詩盛會如果開展得好,到時候說不定可以被歷史銘記。 就算是本朝,也能說貞觀時期曾經發生過一場曠世盛會。 李世民搖頭笑道:“這個斗詩大會搞好了載入史冊,搞不好遺臭萬年。” “這小子搞得事情都很棘手,你要注意點,不要出亂子。” 李孝恭拜道:“微臣一定盡心竭力辦好這次斗詩大會。” 李世民點點頭,又吩咐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李孝恭領命下去。 .... ...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長安城彩燈高掛,街道兩旁不少花車游行,但街上的人紛紛往青龍坊方向匯集。 他們都知道今日是蘇云和文人斗詩的日子,那里有一場大熱鬧。 青龍坊酒坊。 蘇云穿了一身特制的衣服,這套衣服是皇后特意讓宮里的繡娘趕制的衣服。 所謂人靠衣裳馬靠鞍,皇后要蘇云今日帥帥氣氣地參加斗詩大會。 皇后做的衣服是襕袍,這是一種上衣下裳相連屬的服裝,圓領、窄袖。 頭上戴著新買的幞頭,腳下新的皮靴子,還有一個香囊,手中一把新買的折扇。 最不可思議的是這衣服的顏色,是草綠色。 蘇云幾次說這個顏色不好。 但是皇后和其他人都說這是吉利的顏色,執意要穿這個。 所謂入鄉隨俗,蘇云勉強穿了,反正就是一次。 小倩從蘇家莊來到了酒坊里幫忙,她聽說了蘇云要斗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