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殿堂爭論-《蓋世唐皇》
第(2/3)頁
蘇威本不贊成楊廣東征高句麗,可心知這位不愛聽人諫言,故而隱忍至今,只是楊廣要親征,蘇威是萬萬不敢同意的。
楊廣則依舊不說話,只微微搖頭,臉色已經(jīng)不霽。
那御史大夫裴蘊,卻在這刻出列,神色不滿的說道:“高句麗之征,朝堂之內(nèi)早已爭議多次,早有結(jié)論。陛下的出兵詔令,也在大業(yè)七年,就已發(fā)出。二位莫非是要陛下,自食其言嗎?這發(fā)出的詔書,難道還能收回不成?”
他說到此處,又冷笑著問:“樊尚書說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此言大謬,也有失公允!我朝自從大業(yè)四年起,即開鑿永濟渠,并遣人打探繪制遼東與高句麗地形,又在涿郡聚集糧草軍資,另造海艦三百。陛下為此戰(zhàn)處心積慮,積聚四載,樊尚書卻言陛下未曾殷鑒前過?”
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則緊隨其后,聲如洪鐘:“陛下百萬雄師,旌旗蔽空,此等出師,亙古未有,再有我軍兵精糧足,軍甲器械遠勝那高麗小國,待揮師而至,那彈丸夷蠻必望風(fēng)而靡!有何風(fēng)險可言?”
樊子蓋聞言稍作凝思,就又繼續(xù)言道:“大業(yè)元年,朝廷發(fā)四百萬民力,營建東都,開通濟渠;大業(yè)二年,招二百四十萬丁男掘塹,自龍門東接長平、汲郡,抵臨清關(guān),度河,至浚儀、襄城,達于上洛,以置關(guān)防;大業(yè)三年,朝廷又發(fā)二百四十萬人修榆林長城;大業(yè)四年,天子再詔發(fā)河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永濟渠;
大業(yè)五年,征吐谷渾;大業(yè)六年,陛下南巡,又修江南河。如今各地百姓早已不堪重負,聞役而變色。尤其河南山東等地,不但民生凋敝,耕稼失時,田疇多荒。
臣請陛下體恤,將出征之日,稍稍延后。再或者,遣一大將領(lǐng)軍東出。正如宇文大將軍之言,高句麗彈丸夷蠻,我朝何需以牛刀殺雞?”
楊廣聽到此處,神色卻已十分不虞,他皺著眉頭,看向裴蘊:“果真如樊愛卿之言?”
“近年徭役確實繁重,可朝廷也免去了所有役丁租賦,作為補償。”
裴蘊朝楊廣躬身一禮:“且陛下即位以來,便施以輕徭薄賦之策,不但將成丁之齡,提至二十二歲,更免去了天下女丁之役,此政亙古未有。私以為陛下之仁德,古之圣君不能及。”
“圣君之言太過,卿愛我,怕是不肯言朕之非!”
楊廣卻微一搖頭,再問李淵:“叔德你呢?可也以為徭役繁重?”
乍然被點名,李淵只覺頭皮發(fā)麻,心想這徭役,何止是繁重而已?只會比樊子蓋說的更嚴重,
各地百姓,尤其山東山西與河南一帶,早就不堪重負了。
裴蘊說什么古之圣君不能及,更是笑話。
記得大業(yè)元年,光是營建東都與通濟渠,就死難百萬余人。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每月載死丁東至城皋,北至河陽,車相望于道。
大業(yè)七年,朝廷又征發(fā)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船只相次千馀里,載兵甲及攻取之具,數(shù)十萬人來往馳道,擠滿道路,晝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穢盈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宁县|
陇南市|
天台县|
岐山县|
漳州市|
江阴市|
龙海市|
沙河市|
盐源县|
湖北省|
二手房|
隆德县|
炎陵县|
舒兰市|
海淀区|
班玛县|
禹城市|
新乡县|
玉环县|
黄梅县|
商水县|
太仆寺旗|
怀柔区|
巫溪县|
剑河县|
胶州市|
江口县|
西畴县|
溆浦县|
聊城市|
安远县|
横山县|
江孜县|
金乡县|
车致|
永顺县|
三都|
通河县|
麻阳|
龙江县|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