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科學家更加看好的是核聚變。 準確的說,是可控核聚變,又分熱核聚變和冷核聚變,還有輕核聚變和重核聚變。 作為核反應的一種,這可控核聚變產生的輻射和污染,比裂變衰變要小的多不說,釋放出來的能量,卻要高的多得多。 比如已知的太陽內部,就是時刻發生著核聚變,所以才會照耀整個星系。 這…… 也是藍星人類一直追求的。 唯有將核聚變實現可控,才能夠讓人類擁有無限能源,去探索無邊的星辰大海。 以至于許多國家,如大羊,泡菜,土豆,高腳雞等,都啟動了人造太陽計劃。 當然。 咱們東云也是如此,且頗有成績。 據說我國的“人造太陽,從5000攝氏度到1、2億攝氏度,放電從30秒到60秒,目前已迎來了新突破101秒。 不過,雖然有新突破,但距離真正可控,并實用,還不知道要多少年。 但現在,江南卻率先一步,獲得了可控核聚變中的熱核聚變技術。 沒錯,就是熱核聚變,這二代機戰甲使用的動力能源,就是熱核聚變。 也許有些大大要說,熱核聚變不如冷核聚變,應該直接一步到位。 道理雖然是這樣。 但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科學發展不是過家家,不可能跟小說里的那樣,直接越階而行不是? 在現實世界中。 熱核聚變已經非常牛蛙可辣死了。 如果要江南去摸索研發,還不知要耗費多久時間,可現在系統直接贈予,他只想高呼一句:“開掛就是好,哎呀媽呀真香!”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