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春頌》,原本是華夏上古祭祀樂章。本意是迎接春天,祈禱在新的一年里萬事順遂,豐收興旺。 此曲莊重,大氣。歷來都被各個朝代定為春季祭祀大典的開幕名曲。雖然被后人稍微修改過一些細節。卻算是很完整地保持了原汁原味。和它那些同時代誕生,卻年久失傳的“兄弟姐妹”一比。此曲算是相當長壽的了。 傳統的《春頌》是由古琴獨奏的。而上古時期,能彈奏此曲的。就只有大祭司。后來,在距今一百年前。封建制度被徹底推翻。此曲便流入民間。著名的民間音樂人,世代和琵琶打交道的鐘鶴在此曲中,創新性地加入了琵琶的元素。鐘鶴和他的妻子古琴合奏《春頌》的版本堪稱驚艷。 世人這才發現,古琴和琵琶居然能達到如此珠聯璧合的完美境界。 當初諾糯在接到導演給出的琵琶曲譜的時候就在納悶兒。她演奏琵琶部分,那古琴部分誰來呢? 現如今,這個疑問有了答案! 諾糯瞅著那個坐在巨石那位白袍“劍客”。 “商行簡!” “嗯?”他還在低頭調試古琴。 “待會兒我們兩個試著合奏一遍。然后,再讓導演拍攝嗎?”都沒有合作過,她覺得這樣比較穩妥。 “沒時間了!”商行簡調試好古琴,揚袖端坐。還當真有那么一股子魏晉風流的范兒了。慵懶隨性,矜貴大氣。 “哈?”諾糯有些訝然。同時也開始擔憂:“你有急事嗎?” “不!”他沖她咧嘴一笑:“我們都有急事。” 話說一半! 這貨是故意的吧? 商行簡指了指鏡頭的方向。示意諾糯趕快調整狀態。諾糯抱起琵琶,商行簡也戴上了面具。 古琴的琴音悠遠寧靜,卻潤物細無聲。絲絲縷縷的音符猶如春日細雨潤澤萬物。琵琶那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旋律,仿若敲響芭蕉的雨滴。古琴的音樂“筆墨”在淡定從容地揮灑,每一個音符都躍動著生命的脈博,每一次的變化都透著活潑的精神。這是春天的氣息,這才是春天的主旋律。 厚德載物,樂天而為。 涓涓細流滋潤萬物,這是春天的禮贊。這是滋潤生命的源泉。 古琴的琴音逐漸呈現凌亂詼諧之表。琵琶的疾風驟雨打入春的旋律。雙八度的古琴旋律夾雜著恢弘的氣勢,攜帶風雷席卷天地。狂濤巨浪一往無前,氣勢雄渾天地一震。間或著琵琶的雷霆萬鈞。二者相得益彰,卻又絲毫不顯凌亂。大氣磅礴猶如史詩般的畫卷躍然于眾人眼前。 風雨一過! 看萬山紅遍。 古琴那原本大氣的琴音再次恢復到平。 虔誠地祈禱,真誠地歌頌。 空虛靈動的泛音猶如自由翱翔的翅膀,隨著風,伴著花兒,悠然自得地飛向那無邊遙遠的天空。 整個樂章猶如一個動人的故事。 用琴音在歌頌,用旋律在吟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