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初平四年,年末! 自打數九以來,朔風吹,寒氣逼人,又是一個奇冷的冬天。 說起來,也奇怪,明明夏季還烈日炎炎、滴雨未下,蒼茫大地上猶如火焰一般,可到了冬天,竟是如此的酷寒。 一大早,寒風陣陣… 這種冷是真真實實的扎進血肉里的寒冷。 呼嘯的疾風狂躁的卷著冰霜而來…就像是一把利劍,透支著少得可憐的溫暖,使放蕩不羈的寒冷洶涌蔓延。 蔡府內…還算是暖和! 自秦朝傳下來的,只有在秦宮中才會有的“火墻”、“壁爐”、幾乎鋪滿了陸羽的屋落… 所謂火墻,就是用兩塊筒瓦相扣,做成類似于管道,包于墻內,與灶臺相通,以此來取暖。 至于壁爐與灶臺…整個蔡府,每個屋舍內幾乎都有一些,陸羽的屋舍則顯得更多。 盡管如此,陸羽坐在屋內也感受到了刺骨的寒風。 “乖乖的…”陸羽一邊搓著手,一邊感慨道?!斑@鬼天氣…可比尋常的冬天要冷太多了吧?!? 感慨之余,陸羽微微凝眉,他好像想到了什么。 “難道…是小冰河期的緣故?” 沒錯… 在華夏大地上一共經歷過四次小冰河期! 第一次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 第二次便是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 第三次是唐末至五代十國; 第四次則是明朝弘治年間! 如今這鬼天氣…似乎,正是歷史上的第二次小冰河期。 陸羽猛然回憶起了許多… 從漢靈帝劉宏到漢獻帝劉協,這幾十年里,大漢的氣候極其反?!? 動不動就是大旱,要么就是“大如雞子”一般的冰雹,而每個冬天無有例外,刺骨冰寒! 所謂反復無常,隨便列舉一下。 171年二月,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五月,河東地裂,雨雹,山水爆出; 173年正月,大疫; 175年六月,三輔之地橫遭蝗災; 179年春,又發大疫; 181年六月,炎炎夏日,冰雹下的“大如雞子”! 183年,夏大旱,秋,金城河水溢,五原山岸崩;冬,東海、蓬萊、瑯琊井中冰厚尺余! 旱澇冰災齊至,讓本就凄苦的帝國百姓的生活愈發艱難。 而這些災害直到漢靈帝駕崩,漢少帝繼位…甚至漢獻帝繼位…非但沒有消減,反倒是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便是小冰河期反復無常天氣的緣故… 夏日暴旱,冬日暴寒! 有很多鍵盤史學家認為,大漢之所以滅亡,其實不關這幾任天子的事兒。 如此“小冰河期”之下,如此災害頻生,漢靈帝也只能一邊駕著驢車,一邊在裸游館與嬪妃愉快的玩耍,一邊高呼“我太難了” …甚至很多鍵盤史學家認為…哪怕是他們穿越成漢靈帝,這帝國也得涼! “不好…” 猛然間,陸羽豁然起身,這一刻,他想到的是與小冰河期的冬天相伴的一種疾病——傷寒癥! 沒錯…正是傷寒癥! 傷寒癥是瘟疫的一種,據史書記載,東漢桓帝時傷寒癥爆發過三次,靈帝時傷寒癥爆發過五次,獻帝建安年間傷寒癥流行更甚。 成千累萬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難! 別看小說演繹中,動不動就是一場大戰死了幾十萬人,其實…別看軍閥連年混戰,可戰死的人真沒那么多! 甚至人口的爆降,最根本的原因是小冰河期引發大范圍的傷寒癥。 大漢的百姓習慣在傷寒癥中間加入一個“絕”字——傷寒絕癥。 而之所以加這個字,是因為,一旦染上“傷寒癥”,那…幾乎與死并有任何區別,無藥可醫,無人敢醫! 可以說,三國這個時代…造成死亡最多的就是這“傷寒絕癥”! “典都統…”陸羽當即大喊道。 陸羽的屋子分里外兩間,平日里,陸羽在里間,而典韋就守在外間… 此番聽到陸羽呼喊,典韋當即走入里間。 “公子,何事啊?” “最近龍驍營中,可有將士患傷寒癥?”陸羽直接問道… 這… 典韋的臉色一下子凝重了起來。 每年軍營中都會有大量的甲士患上傷寒癥,比例的話,大概每十個中會有兩個…而一旦患上傷寒癥,最后的結局往往只有一個——死! 這在軍營中早已是司空見慣之事,這種病…誰患上誰倒霉。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見典韋沒有開口,陸羽又補上一句?!暗涠冀y,到底有沒有啊?” “有…有!”典韋這才回道?!白蛉詹苄輰④妬頃r,他特地與我聊起這事兒,今年天氣更冷一些,患病的甲士更多,龍驍營里已經…已經有一百多人患上這傷寒絕癥!” 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