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日,衙署大堂,人滿為患。 曹操的大軍應該是晌午趕回,可一大清早,兗州名士、各大氏族紛紛聚攏在衙署大堂。 按理說,曹操并沒有邀請這么多人參加議事,但三十萬黃巾賊請降,曹操打算收編他們的風聲已不脛而走。 恰恰,收編黃巾賊…這事兒,可是讓不少世家大族、名門子弟直皺眉頭。 誠如昔日荀彧向陸羽提到的,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三十萬黃巾賊,那可是三十萬張嘴,縱是把兗州的糧庫掏空怕也不夠供養他們的; 其二,黃巾賊之所以被稱作“蛾賊”,那是寓意著他們終將飛蛾撲火,現在倒好,眼瞅著曹操率領的官兵就能一擊必殺,偏偏改納降了。 那之前蛾賊劫掠兗州百姓、殺死兗州官兵… 甚至前任兗州牧劉岱、濟北相鮑信的慘死,這么些仇怨…真的能相逢一笑,恩仇盡散了么? 其三,三十萬黃巾賊,縱然他們曾是農戶,可也是造過反的農戶。 古人格外講究這個,一旦造過反,那就相當于有案底,他們的名字將終身與“亂臣賊子”聯系到一起。 這些“賊子”并不值得信任,倘若他們首鼠兩端,在日后很有可能會倒戈一擊,成為兗州的隱患! 此外,兗州氏族、名士自詡高潔,又怎會與這些亂臣賊子相處于同一個屋檐下呢? 這三條,每一條都涉及到兗州氏族、名士的切身利益… 故而,自發趕來,就是要向曹操表明他們的態度。 如今…整個衙署已經是議論紛紛,基本上,各世家大族、名士對蛾賊算是同仇敵愾,徹底剿除,拒降是主流的呼聲。 陸羽也在此間,他與衛弘、荀彧、荀攸坐在大堂內。 他們沒有去找人攀談,始終在聽各家的觀點! 衛弘則借此向陸羽介紹起衙署內的各個家族、名士… “陸公子,你看…” 順著衛弘的手,陸羽抬頭看到一個風度翩翩、頗為儒雅的中年男人。 衛弘的聲音還在繼續。“他叫邊讓,字文禮,乃是陳留郡浚儀縣人,曾做過大將軍何進的‘令史’,也出任過‘九江太守’,去年辭官回鄉,他的家小均殞命于黃巾之亂,故而對蛾賊素來仇視,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噢…原來,他就是邊讓。 陸羽微微頷首,“邊讓”這名字,陸羽并不陌生… 盡管《演繹》中沒有提及,但古籍文獻上,這貨可是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至于他的“豐功偉績”,就一條——自詡才氣,不把曹操放在眼里,輕視貶低曹操! 最后理所當然被曹操就地誅殺… 原本這一切倒是沒什么,但…就因為曹操殺了這一個“名士”,致使整個兗州氏族、名士圈開始動搖,曹操失去了大量兗州氏族之心… 也為后來呂布聯合陳留太守張邈密謀奪取兗州埋下了隱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