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今日兩位先生來此,多半不是為了為了探問這石碑破土吧?” “那…可是為了三十萬黃巾望風歸降之事?” 陸羽主動開口… “正是!”荀彧點了點頭,他的心思終究是逃不得隱麟的眼睛。 “荀先生是擔心?三十萬蛾賊不降?”陸羽接著問… “不,我恰恰是擔心,他們降了以后呢?”提到這個問題,荀彧的臉色變得嚴肅了許多。“有這天降石碑,三十萬蛾賊必定望風歸降…” “可是,他們降了之后呢?這三十萬黃巾軍如何安置?” “這可是三十萬張嘴,況且還是有‘案底’、‘造過反’的三十萬張嘴,且不提,他們每日消耗的糧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蛾賊,兗州官民能信任么?” 聰明人講話不喜歡彎彎繞繞,荀彧是帶著問題來的,索性開門見山,將問題全部拋出。 當然,黃巾軍安置的問題,縱然是現在的曹操也還未想到… 但,荀彧多敏銳,走一步,他往往要算到之后的三步! 要知道,自古以來,安置降兵從來是一個大難題。 說好聽點,這是三十萬人,說不好聽點兒,這就是三十萬需要衣食住行,需要吃喝拉撒…并且,還隨時有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 一個處理不好,本就不富裕的兗州糧食會被掏空,甚至…兗州境內都能發生兵變。 賠了城郡又折兵,得不嘗失! 這也是為什么,古時候,很多名將喜歡殺降。 所謂殺降不祥,可在糧食、補給、民心、穩定的大前提下,縱是名將也是別無選擇。 “陸羽公子這三十萬黃巾的安置有何高見呢?” 荀彧眼眸凝起,語氣間格外的嚴肅,荀攸則是豎起耳朵,很期待“隱麟”提出的安置之法。 … … 兗州,一晃,從“盆栽”運抵至曹軍營寨起,已經過了足足十日。 這十日,官兵突然放緩了對蛾賊的“游擊”、“騷擾”,這讓幾乎處于崩潰邊緣的三十萬蛾賊長長的呼出一口,總算是能睡個好覺了。 同樣的,他們也放緩了撤出兗州的步伐,他們琢磨著在觀望一下,保不齊會有轉機。 然而,十日間,轉機沒有出現…怪事兒倒是出現了一籮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