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彭城,兵圣孫武幫助楚國范增、項梁穩住局勢,與岳飛連續交戰幾個月,雙方都拿對方無可奈何。 不過岳飛轉為守勢,不與擁有“風林火山”天賦的孫武抗衡,而是牽制孫武。 討伐巴蜀、荊襄的兩路大軍在江陵城合兵,順流而下,進攻江東。 只要拖住孫武、范增,等待兩路兵馬拿下江東,那么岳飛就能不戰而勝。 孫武軍的輜重糧草來自江東,攻取江東,相當于斷了孫武軍的補給。 “兵圣之威,果然非比尋常。可惜的是,兵圣出世太晚了,大勢已去。” 岳飛握著長槍,率領精忠報國軍,傲視對面的孫武軍、范增軍。 這是岳飛少有借勢取勝的戰斗。 只要國力足夠強大,就無須正面硬碰硬,完全可以分進合擊。 “父親大人,聽說完顏阿骨打在幽州大戰陣亡,金兵、遼兵、清兵已經退回遼東。” 岳云收到了來自北邊幽州大戰的戰報,岳飛想要對付的大敵完顏阿骨打在與戚繼光的交戰中陣亡。 “只要取勝,個人恩怨不算什么,等平定關內,我們精忠軍第一個申請收復遼東。” 岳飛眼神凌厲。 岳家軍在遼東損失了不少武將,所以要是將來張華出兵收復遼東,那么岳飛會樂意充當前鋒。 張華的手下有太多強大的武將,岳飛倒不是一枝獨秀,不用擔心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岳飛一行人在彭城牽制孫武、范增、項梁、龍且等武將,而王翦、蒙恬、司馬錯的秦軍,與范仲淹的宋軍,頻繁進攻徐達、常遇春防守的壽春,不讓徐達、常遇春有機會返回金陵支援朱元璋。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牽制明軍在江北的兵力。 而與此同時,在江陵城集結的孫策、周瑜、謝玄、張須陀、陳慶之、韓信、鄧艾、彭越、魏延、高仙芝等武將,統帥兩百萬夏軍、漢軍、宋軍,乘坐幾萬條戰船,順利而下,兵勢浩浩蕩蕩。 僅僅一戰,兩百萬大軍就攻破了明軍駐守的柴桑,不費吹灰之力。 雖然明軍也還有名將,但朱元璋的左臂右膀徐達、常遇春被困在江北的壽春城,而兵圣孫武又去支援范增,被岳飛拖延,所以江東之兵,不足百萬,此時遭到兩百萬大軍從上游發起的攻勢,很快就被突破。 投靠了張華的陳友諒,在柴桑、廬江等地,招募他以前的部眾,很快聚集超過十萬人,配合孫策、周瑜、謝玄、張須陀、韓信等武將發起攻勢。 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紛紛加入陳友諒的麾下。 陳友諒痛恨朱元璋,這一點被利用,頻頻打頭陣,像是一條瘋狗,為兩百萬大軍開道。 陳友諒麾下的張定邊也是一員絕世猛將,乘坐小船,冒著明軍的火箭,強行焚毀橫江的鐵索,又第一個沖到岸上,手刃上百明軍,威震天下! 韓擒虎、賀若弼等曾經攻下江南的武將,輕車熟路,帶兵快速突破,橫掃一方。 呂蒙白衣渡江,與甘寧、凌統等江東名將聯手,利用迷霧,陸續攻破明軍十幾座沿江的堡壘。 兩百萬大軍所到之處,各路名將急于爭功,爭先恐后,明軍城池快速淪陷。 歷史上,江東政權就難以抵擋來自上游的攻擊,更別說還有兩支明軍主力被困在了江北。 進攻江東的也并非什么尋常角色。 兵仙韓信、白袍陳慶之、小霸王孫策、太史慈、史萬歲、高仙芝、彭越、鄧艾、魏延、陳友諒、張定邊等武將進行陸戰,而周瑜、謝玄、呂蒙、甘寧等人水戰,兩路齊進,所向披靡。 不僅如此,還有投降了夏軍的巴蜀、荊州的將領,加入討伐江東的大軍,比如漢軍的周亞夫、周勃、李廣,宋軍的檀道濟,以及文聘、蕭衍、高敖曹、斛律光等武將。 張華給了朱元璋足夠的尊重,派出討伐朱元璋的陣容,史無前例。 如果算上在彭城拖延孫武的岳飛、在壽春拖住徐達、常遇春的王翦兩支軍隊,進攻明軍的兵力超過了300萬。 朱元璋確實很強,但也擋不住歷朝歷代武將兵分數路的300萬大軍的討伐。 金陵城,可以望見長江水面遍布夏軍的戰船,明軍已經被分割成了江北、江南兩部分,長江天險,被夏軍水師占領。 與此同時,夏軍開始在各處渡口登陸。 孫策、孫堅、呂蒙、謝玄、周瑜、韓擒虎、賀若弼這些武將,對江南的地形,再熟悉不過了。 如果明軍決定在金陵城下背水一戰,那么還要面對兵仙韓信。 論起背水一戰,韓信還真沒怕過誰。 “兩百萬夏軍兵臨城下,陳友諒卷土重來,各州縣人心惶惶,恐怕大勢已去。” 朱元璋心有不甘地望著金陵城下出現的敵國大軍。 他在江東耽擱了太多時間。 雖然朱元璋最終憑借人多勢眾,以及驚人的氣運,擊敗并且收服了兵圣孫武,但孫武耽擱了朱元璋太多時間。 而在這段時間內,張華已經入主關中,開始橫掃天下。 此時,兵仙韓信已經著手進攻金陵城。 徐達、常遇春想要回師救援金陵,長江卻被周瑜、謝玄封鎖。 用于攻破樊城的回回炮,也被帶了過來,上百架恐怖的攻城巨獸被架在金陵城外…… 雁門,句注山,張華與劉秀、李世民并肩而立,看向北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