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禽滑厘嘆息。 他也意識到了,諸侯兼并,非要到大一統而不會停下來。 秦朝之后,大一統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各個諸侯會相互攻伐,直到天下一統,否則寢食難安。 諸侯林立,每個諸侯都擔心其他諸侯突然襲擊自己的領地,因此形成了猜疑鏈,所以必須除掉所有對手。 “我欲攻取四方,以武止戈,需要一批擅長守城之術的工匠,守陳倉、玉璧二城,以御關中。還需要一批工匠,隨軍出征,攻城略地,征戰四方,盡快結束亂世。不知道先生是否愿意相助?” 張華圖窮匕見,說出招攬禽滑厘的墨家之意。 墨家的機關術,無論攻城,還是守城,都能無往而不利。 只是墨家主張兼愛非攻,不怎么愿意進攻,而是以守為主,因此給人一種擅長守城的印象。 實際上,守城一方,需要知道對方會使用什么攻城手段,哪怕是模仿,進攻能力肯定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張華需要墨家弟子相助,加固玉璧城和陳倉城兩座要塞的防守。 玉璧城需要擋住來自鴉兒軍李克用的兵鋒,而陳倉城要擋住來自漢中劉邦的兵鋒。另外,陳倉城還要承受來自隴右的壓力,并不怎么太平。 墨家的守城能力,還有打造軍械的能力,都是張華所需。 禽滑厘猶豫不決。 張華忙著四處擴張,經常主動挑事,很明顯不符合墨家兼愛非攻的理念。 張華還要禽滑厘幫助他兼并其他諸侯。 “墨家聲名大噪,一度與儒家齊名,但為何在后世衰落?是因為儒家占據朝堂,占據了話語權。墨家作為兩大顯學之一,必須設法出仕,才能與儒家抗衡。” “何況,墨家研究各種技藝,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和閑暇,否則一輩子為了衣食而活,又如何研究技藝?” “我請墨家出仕,并非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天下蒼生啊。只有統一天下,各地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沒有爭端,才能實現兼愛。” 張華有意游說禽滑厘出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陳述墨家弟子出仕不可的三個理由。 其一是為了對抗儒生遍布朝堂的儒家。 其二是為了獲得社會地位,有閑暇研究墨家的理論和技藝。 其三是為了天下蒼生。 張華言之有理,禽滑厘都有些意動。 名家的公孫龍就坐在一側,聽到張華說的天花亂墜,自愧不如。 到底誰才是名家? 如果不是張華是此地的領主,公孫龍甚至想要拜張華為師,提升自己的辯論能力。 “國君所言有理。為了延續墨家,以及為了天下蒼生,只能出仕了。” 禽滑厘知道后世墨家衰落,也感到遺憾,認為一定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經過張華這么一分析,他還真覺得張華所說有幾分道理。 只有提升社會地位,獲得多數人支持,一個學派才能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何況墨家是搞技術的門派,沒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就閑不下來搞研究。 西方貴族閑著無所事事,又不缺錢,就整天研究自然哲學、數學、神學什么的。 “既然先生已經同意,那么我會為墨家招募弟子提供便利。但每年墨家也要提供一批弟子從軍。” 張華與禽滑厘達成約定。 張華代表官府,提升墨家的地位,甚至幫助墨家招收弟子,與此同時,墨家培養的人才,需要為國效力,隨軍征戰。 張華也稍微照顧一下名家的公孫龍,賞賜公孫龍一些金銀,允許公孫龍的名家在長安城招收弟子,開山立派,研究邏輯學,保留名家的火種,不至于讓名家消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