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與太史慈-《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第(3/3)頁

    萬馬奔騰,身披重甲的幽州突騎發(fā)起突擊,地動山搖!

    東漢軍步卒在耿弇的調度下,向兩側分開,讓出一塊空白,供幽州突騎發(fā)起沖擊!

    幽州突騎平舉長槍,漢軍軍旗招展,像是山洪一般,沖擊孫策的騎兵!

    孫策一行人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能硬著頭皮,迎戰(zhàn)幽州突騎!

    兩支騎兵在朝歌城郊外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騎兵會戰(zhàn),不斷有騎兵墜馬,被不知道從哪里踐踏過來的馬蹄踩碎!

    幾萬匹戰(zhàn)馬疾馳,朝歌城郊外的土地被踩踏成泥濘的沼澤地!

    “命令大戟士出動,絞殺孫策!”

    袁紹發(fā)現(xiàn)孫策這支騎兵斗志頑強,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依然拼死戰(zhàn)斗,于是調動平時都舍不得使用的河北大戟士。

    一排排舉著巨盾、手握重戟的重甲步卒從兩側擠壓孫策的騎兵,而正面是耿弇統(tǒng)領的幽州突騎,兩支精銳兵種夾擊,絞殺孫策兩萬騎兵!

    雙方從清晨戰(zhàn)至日中,孫策的騎兵已經(jīng)不滿一萬!

    啪的一聲,太史慈與顏良激戰(zhàn)多時,其中一支短戟因為出現(xiàn)裂痕,最終不堪重負,因此碎裂,幾十塊鐵片飛濺!

    “你的一把兵器已碎,不再是我的對手!”

    顏良提著大刀,氣喘如牛,太史慈確實不容易對付,打了這么久,顏良還沒占什么便宜。

    現(xiàn)在太史慈斷了一把兵器,顏良才能占據(jù)上風。

    太史慈干脆丟棄剩下的一把短戟,而是拔出七尺長劍,一聲不吭,繼續(xù)與顏良死戰(zhàn)。

    “找死!”

    顏良見太史慈遲遲不愿投降,只好掄動大刀,繼續(xù)戰(zhàn)斗。

    文丑也還在與孫策血戰(zhàn),兩員猛將的兵器都是長槍,攻勢兇猛,龍爭虎斗,在上百個回合之后,文丑已經(jīng)有些吃力。

    孫策號稱江東小霸王,越戰(zhàn)越勇:“你比顏良,似乎要差一些!”

    文丑大怒:“足以殺你!”

    文丑的槍法之中,迸發(fā)龍吟虎嘯聲,速度加快,槍影重重,長槍化作殘影,在孫策眼中都顯得極快了。

    孫策閉上雙眼,感受周圍風的流動,憑借感覺和身體的條件反射,接下文丑所有攻勢。

    文丑越來越著急,他不愿承認連孫策都無法擊敗。

    朝歌城中的周瑜、魯肅,試圖出兵救下孫策,但被耿弇親自率領騎兵攔截。

    在野外使用騎兵,周瑜、魯肅都不如耿弇。

    耿弇是在幽州長大和起兵的武將,他們耿家的騎兵,資助光武帝劉秀打天下,因此幽州突騎之名,名揚天下,耿家也成為東漢的高門。

    為張華效力的耿恭,就是耿家武將之一。

    “這下不妙了,我們果然還是不適合在北方征戰(zhàn)。”

    周瑜見耿弇親自率領一萬騎兵攔路,知道難以救出孫策。

    如果在江東,周瑜有各種方法取勝,在黃河以北的平原,周瑜這一群江東武將,過于吃虧。

    魯肅語氣沉重:“不對,按照我的推測,夏軍的騎兵應該很快就要到來了。”

    周瑜、魯肅看向南邊,眼前這種局勢,只有張華的夏軍可以解圍了。

    “是夏軍的戰(zhàn)鷹!”

    在吳軍陷入危難之際,困守朝歌城的吳軍看到朝歌城戰(zhàn)場上空,出現(xiàn)了戰(zhàn)鷹的身影。

    “有救了!”

    周瑜、魯肅都知道這個時候意味著什么。

    孫策勢力在東漢軍的猛烈攻勢下,已經(jīng)分崩離析,只能依靠夏軍的兵力反擊,縱使這是驅虎吞狼。

    噠噠噠……

    夏軍的狼騎兵和鐵鷹斥候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邊緣,呂玲綺扛著方天畫戟,表情從容鎮(zhèn)定。

    她追隨張華以來,也算是久經(jīng)沙場,見慣了大場面。

    夏軍追趕臧宮、袁譚的潰兵,抵達戰(zhàn)場邊緣,十幾萬漢軍盡皆大驚失色。

    夏軍的騎兵,來的太快了!

    ……

    太行山脈,東漢軍與太行山群雄交戰(zhàn)多時,太行山群雄被光武帝劉秀的兵力壓制,向劉秀乞和。

    劉秀以一己之力,鎮(zhèn)壓十幾個領主組成的聯(lián)軍。

    “眾將士疲累,或許該暫時結束與太行山眾人的戰(zhàn)斗,率先擺平孫策的朝歌城。”

    劉秀與太行山群雄鏖戰(zhàn)月余,東漢軍傷亡不少,劉秀也深感多線作戰(zhàn)的壓力。

    太行山群雄不乏絕世猛將,一旦與劉秀作戰(zhàn)不利,就會躲入太行山脈,因此劉秀對這群梟雄,也感到棘手。

    劉秀有自信徹底剿滅這群以太行山脈為據(jù)點的梟雄們,只是要花費大量時間。

    三國時期,活躍在太行山的黑山軍就牽制了袁紹數(shù)年,導致袁紹進軍中原的進度受到影響,讓曹操發(fā)展了起來。

    劉秀這樣的戰(zhàn)略大師,自然可以看到后果,因此盡量避免這樣的結果。

    “同意與太行山群雄和談。孤領一隊輕騎,悄然南下,親自前往朝歌,不可走漏風聲。”

    劉秀挑選一人,假裝自己,仍在營中,然后使用金蟬脫殼之計,南下朝歌城,會一會征戰(zhàn)關中的夏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