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隋朝上柱國韓擒虎之子啊……” 在場眾將,但凡是隋朝之后的武將,無人不識韓擒虎。 韓擒虎是隋朝統一天下的名將,據說本名韓擒豹,在十三歲時生擒過一頭猛虎,于是改名為擒虎。 張華勢力,乞活軍中,也有一名十四歲的武將——冉良,天生神力。 張華對這些天生神力的武將,已經見怪不怪。 而比武臺上的韓世諤,乃是名將韓擒虎之子,多少也遺傳到了韓擒虎的勇猛。 “此子,在韓擒虎死后,曾跟隨隋朝柱國楊玄感,在隋煬帝楊廣第二次出征高句麗時,發動叛亂,兵敗被捕。不過此子在叛軍之中,每戰先登,攻城拔寨,武力過人。” 范仲淹熟讀史書,對這些古之名將,如數家珍,對韓擒虎之子韓世諤也不陌生。 韓世諤是隋朝叛將,不可能投靠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建立的勢力,于是成為了流浪武將。 “有點意思。” 張華對韓擒虎的興趣,還在韓世諤之上。 如果招攬韓擒虎之子,那么將來遇到名將韓擒虎,便可以將韓擒虎招至麾下。 十三歲就能生擒猛虎的猛將,難以想象其武力。 歷朝歷代,都有勇猛者。 韓世諤自恃武力,傲視眾人。 韓世諤自認為打不過楊延昭。 不過在張華的授意下,楊延昭已經與楊業單挑,不再參與其他武將之間的切磋。 韓世諤不由慶幸,認為除去楊延昭,剩下的武夫,不是對手。 “何人當我的對手?” 韓世諤掃視剩下十三個武人。 除去他看來最勇猛的楊延昭,還有武力稀疏平常的謝艾,再除去韓世諤自身,在場只有十三個武人。 剩下的十三人,確實有人被韓擒虎的威名震懾,認為韓世諤的武力也差不到哪里去。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畏懼韓世諤。 “是我。” 一個年輕武將出列,手持長槍,與韓世諤爭鋒相對。 “你是何人?” 與掌握名單的張華不同,韓世諤不知道這人的姓名。 持槍武將說道:“在下天水人,姜維,字伯約!” “姜……姜維!” “諸葛亮之徒,蜀漢大將軍!” 在場眾人比起聽到韓擒虎之子韓世諤的名頭,還要驚訝。 韓世諤本身沒有什么存在感,完全是靠父親韓擒虎的名聲,而姜維就不同了。 姜維憑借自身實力和名氣,令在場眾人動容! “怎么會是姜維……” 韓世諤以為在場眾人之中,武力最高的楊延昭已經出戰,自己已經無敵,然而,突然殺出一個姜維,讓韓世諤措手不及。 對于隋朝的韓世諤來說,姜維是三國時期的古之名將! “雖然我不認識什么諸葛亮,但我已經知道后面發生的事情……希望有一天可以遇到諸葛亮吧。但在此之前,我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姜維抖擻長槍,長槍發出抽打空氣的響聲。 眾人從姜維的年紀和反應來看,姜維似乎還不認識諸葛亮。 不過這樣一來,姜維反而處于最容易培養的年紀,不受任何牽絆。 張華勢力的鄧艾,就是在沒有投靠司馬懿和曹操之前,被張華提前收入帳下。 眼前的姜維,似乎也是一樣。 韓世諤自然知道姜維,不由擦拭額頭的汗水,認為會是一場惡戰。 韓世諤收回自大。 “姜維么……” 鄧艾跟隨張華前來觀看選拔出來的精銳武將,他久聞姜維大名。 歷史上,雙方是死對頭。 然而在這里,鄧艾、姜維不過是兩個素不相識的年輕武將。 而且鄧艾與姜維相似,兩人都是統帥和智力值雙高的名將,足以獨當一面。 鄧艾看到年輕的姜維,雙方此時沒有敵意,而是同一個時代的名將。 “大將軍!” 趙云之子趙廣看到曾經的上司,不由驚呼出聲。 可惜此時姜維還不認識趙廣,無法回應。 “真是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武舉,可以引出這么多臥龍鳳雛,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獲啊。” 張華所說的臥龍鳳雛是褒義。 楊延昭、韓世諤、姜維,這些武將,在他們的時代,哪一個不是叱咤風云的大人物? 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參與此次武舉。 絕大多數文臣武將,不甘寂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姜維這樣的人才,即使不投靠魏國或者蜀國,也會選擇一個諸侯出仕。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