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鹽村購買的兩千斤鹽,以及從各村收獲的十萬石糧食,全部運至夏村的糧倉儲存。為了順利存儲這些糧食,村內一共修建了五座中級糧倉。各村村民也有了用于過冬的糧食。” “還需種植豆子,在打仗時可為戰(zhàn)馬提供精糧。” “在河流南岸發(fā)現(xiàn)了兩座村子,山谷一共十八座村落,又在山林找到人口上千人,總人口達到兩萬。” “鹽的數量還是不足以供兩萬人使用。過冬需要一部分鹽腌制肉食。預計還得向鹽村購買一批鹽。” “夏渠正在興建,第一階段覆蓋山谷內良田10萬畝,第二階段覆蓋良田25萬畝。” “南邊山道木寨已經修筑完畢,正在考慮修建觀星臺。” “這些天,冶煉獲得生鐵兩萬斤,打造環(huán)首刀一千把、弓箭一萬五千支、弩箭一萬支,其余農具或者鐵器,盡數統(tǒng)計,在清單之中。” “村內有各種鐵甲250副、皮甲400副……” “秋收過后,農活有所減少,天氣轉涼,正是用兵的好時候,各個勢力或許已經蠢蠢欲動。” 在糧食收成過后,張華召集韓非、陳喬、陳宮、郭守敬、劉齊蘇等文臣,進行季末總結會議。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開一次總結會議,進行分析、檢討,這也是張華治理領地別出心裁的規(guī)則。 陳喬、陳宮等文臣分管不同的領域,相互制衡,分別匯報自己的成果。 韓非作為執(zhí)掌刑罰的文臣,還要監(jiān)察所有文臣和小吏,保證吏治清明。 亂世剛剛開始,為的是生存,當收獲第一批糧食之后,要考慮的事情就更多了。 陳宮附和:“石村的細作傳來消息,石敬瑭帶兵1200人,從山道行軍,預計三日后到達我們山谷。” “1200人……” 陳喬、韓非、郭守敬等人,神情凝重。 石敬瑭的領地有3萬人口,兵力不只1200人,石敬瑭帶來的都是石村的精兵。 當然,這也與陳宮通過細作放出的假情報有關,讓石敬瑭誤判了夏村的兵力。 目前夏村有人口2萬,士卒1500,鄉(xiāng)勇數千。 其中,陳午200乞活軍駐守塢堡,馮異300士卒駐守東關,廖化200士卒駐守綠林村。 夏村擁有最多兵馬,足足有800人。 夏村的八百兵馬,包括以下兵力: 花木蘭騎兵200人,孫尚香劍婢50人,蔣欽弓箭手150人,桓誕山蠻兵100人,各種輕步兵、弩兵300人。 “調陳午100乞活軍,廖化200士卒至夏村,另外,由蔣欽暫時接替馮異駐守東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