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是何人,為何要求見我?” 張華接見了這個指名道姓要見自己的村民。 此人溫文爾雅,被張華召見,也無半分膽怯,氣質不似普通農民,更像是士人。 那人作揖:“小人郭守敬,字若思,近日才定居夏村,分得良田十五畝,還未有收獲,所幸只要參與勞作,村莊發糧救濟,方能活命。念在救命之恩,故愿出仕?!? “郭守敬……” 張華重復了一遍這個名字,總覺得耳熟。 “在來到此地之前,你是何職?” “我乃至元年間的昭文館大學士,兼知太史院事。至元,乃是忽必烈陛下之年號?!? 郭守敬話音一落,張華徹底一愣。 昭文館大學士,兼知太史院事。 郭守敬的官職絕對不??! 郭守敬提及元世祖忽必烈,張華突然想起來,這個郭守敬是元朝的文官,而且是那個時代著名的科學家,擅長天文、歷法、水利、數學,他與一群學者編撰的《授時歷》,在古華夏沿用了三百余年。 郭守敬等人推算地球公轉的回歸年為365.2425天,與張華所在的年代計算結果,只差了20多秒,堪稱奇跡。 這是一個做實事的人才,其具體貢獻還要超過陳喬、徐霞客等人。 張華沒想到夏村還居住著這樣的大人物。 還好郭守敬毛遂自薦,張華這才發掘了這位人才,否則郭守敬還真的從此在夏村隱居種田了。 “為何之前你不選擇出仕?” “良臣擇主而事,如不是有利于百姓之主,我寧愿就此隱居,種豆南山下。我觀大人重視農耕,大興水利,故愿助大人一臂之力。” “你擅長何事?” “治水、天文。” “正好,我缺少一名管理水利的官吏,今后你負責治水,興修水利,灌溉谷內十萬畝良田?!? 郭守敬與徐霞客,一個上知天文,一個下知地理,另外郭守敬在治水方面還頗有造詣。 目前而言,安排郭守敬研究天文對夏村實際意義不大,不如先安排郭守敬在山谷內興修水利工程,滿足山谷農田灌溉需求,能在最短時間內提升第二年的糧食產出。 “多謝大人。這是小人帶來的圖紙,或許會起到幫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