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徐勇,原本名叫高勇,他幼年喪父,時任寧武總兵官的榆林人許某,年約五十歲上下,因一直未有子嗣,便將高勇收為自己的養子。
高勇因而改姓為許,名叫許勇,他自此便與母親、妹妹一同在許總兵官署中居住,待年歲稍長,就開始習練騎射搏戰之技,極有膂力,很受許總兵的器重,待他也無異于親生兒子一般。
后來許總兵卸任歸鄉,許勇及母親、妹妹也一同與許總兵歸榆林榆和堡居住,當時附近居民都以為許勇就是許總兵的親生兒子。
可惜好景不長,許總兵的姬妾突然就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出來,正是由于有了自己的親骨血,許總兵對待許勇便不再如此前那么重視了。
而許總兵沒多久就過世,許勇與從兄之間也因繼承家業之事,而漸漸有了些許嫌隙,于是許勇便慷慨激昂的言道:“大丈夫當自取封侯耳!”
隨即就拜別了母親,帶著妹妹一起仗劍游歷關東,當時正值萬歷朝末年,許勇還是十六七歲的意氣風發之年,在戰事不斷地遼東從軍入伍。
在他二十歲時就逐漸嶄露頭角,以斬首功,升任百夫長一職,又因許、徐二字讀音相近,后來便被訛傳為“徐勇”,再者他也是離家出走,對養父的感情也在日漸淡去,因此未曾做過辯解,所以一直沿用了徐勇這個名字。
后來,陜西流賊暴亂之風興起,轉戰縱橫陜西、山西、河北、河南、荊楚等地,朝廷便調左良玉等部官軍前來征剿流寇,徐勇此時已隸屬左良玉麾下,隨同征剿流賊,轉戰各地,累功升至游擊將軍一職。
少年時即已從軍征戰的徐勇,可謂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將了,他發現賊寨的西邊地勢較高,便率領麾下騎兵先繞到了西邊,打算來一個猛沖突襲,一舉破開賊寨。
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距離賊寨西門約摸一箭之地處,正是通向開封的官道大路,而中原地帶的官道由于年年月月里,各種大車不斷通行,早就被軋出了許多低矮的坑坑洼洼,這些坑洼往往比正常的地面低上幾尺,而最低處甚至都已有一人多深,這種情形在河南本地常常被稱為“大路溝”。
眼前的這條大路溝更是經過了賊軍改造,不惟比平常所見更深之外,其兩岸也是格外的陡峭,非但不利行走,就連攀爬都已是十分費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