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漁翁得利-《織明》
第(2/3)頁
張誠說著不由站起身來,面朝京城方向“噗通”一聲跪了下去,抱拳遙拜道:“我張家世代守邊,皇恩浩蕩,無以為報,只愿憑此血肉之軀,護皇上安民平賊驅虜,護我大明萬世永昌!”
邊永清見張誠如此,神情瞬間數變,雖不知他所言是否真心實意,卻仍是起身說道:“永寧伯忠肝義膽,世所共知,這是毫無疑問的。
就是皇爺在宮里,也常常稱贊永寧伯忠勇雙全,是我大明不可多得的棟梁之才,當為國之柱石,百官眾將之楷模。”
其實,邊永清直到現在都不能斷定,永寧伯張誠是否真的對崇禎皇帝忠貞不二,但至少在表面上張誠對崇禎皇帝并無不敬,且也一直在憂心國事。
更何況此刻的大明,內有流賊作亂,幾乎已無人能治,外又有建奴窺伺中原,屢犯內地,隱隱已有代明之心。
“你到宣鎮,要代朕看好張誠,滅賊御虜,尚需他為朕出力。”
臨行前,崇禎皇帝的囑托猶在耳邊,這也是邊永清對張誠收拾山右奸商一事,并不十分反對的根本原因。
…………
其實,山右眾商人勾結邊將與朝官里通建奴一事,宮里的崇禎皇帝也有所耳聞,甚至于遼餉、練餉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也并非是完全的不清楚。
只不過,朝里朝外的到處都是東林黨官員,就連民間那些有名望的士子也多身在東林一黨,他們緊緊抱團在一起,上欺瞞皇帝,下禍害百姓,攪得大明幾近崩潰邊緣。
崇禎皇帝即位之初,以雷霆之勢剪除魏忠賢的閹黨勢力后,也曾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力圖挽回大明朝的衰落之勢,實現自己中興大明之偉業。
與此同時,他先后起用李標、韓等為首輔,組成了“東林內閣”。
可他們這些人只積極協助崇禎皇帝處理“欽定逆案”,大力恢復天啟朝時候,被迫害的東林黨人的名譽。
在朝廷內外形成了“東林大盛”之局面。
雖然,還有禮部尚書溫體仁、禮部右侍郎周延儒、吏部尚書王永光、兵部侍郎申用懋等非東林黨的官員,也被留在內閣之中。
崇禎皇帝的本意,是以他們來制衡東林黨的勢力,可這四人卻被東林黨人暗地里稱為“內閣四兇”,急欲除之而后快。
而東林黨人在掌握了朝廷權力之后,雖也做了一些有利國家和民眾的事情,但更多的則是為其黨人牟利。
他們上對大明皇帝的威權陽奉陰違,下與士紳豪族富商們相勾結,通過手中權力制定出偏向商人的國家經濟政策,把朝廷賦稅全部加在土里刨食農民階層身上。
更為甚者還通過手中權力抑制大明朝廷對鹽稅,礦稅,酒稅的收取,甚至直接免除了江南外貿的出口關稅。
財政的缺失使得大明國庫枯竭,入不敷出,直接導致了圍剿流賊的不利,以及邊疆對戰建奴上的的失利。
這一切,早已經讓崇禎皇帝忍無可忍,曾經的他,對東林黨人是懷有敬佩和感激之情的,不過即使對東林黨的表現十分失望,但此刻的崇禎皇帝還沒有同東林黨人徹底決裂的資本。
東林黨之所以能夠在推翻閹黨后,徹底把持朝政至今,主要有三個優勢。
其一,崇禎皇帝在朝堂上就吵不過這群書生,他們都是進士的出身,大部分又在最能吵架的御史臺歷練過,更何況東林黨人本身就是通過賣嘴皮子才樹立起來的清流名譽。
其二,東林黨人在民間士紳圈中享有很高的聲譽,這個才是最讓人頭疼的事,因為他們制定的各項國策,總是有著各種各樣冠冕堂皇的理由。
再加上東林黨中又確實有幾位是一心為國的大明忠臣,他們故意大肆宣揚這些人不畏強權,忠勤王事的事跡,極大地混淆了民間對東林黨的壞印象。
其三就是東林黨的勢力幾乎已經龐大到皇權難以制衡的地步,他們掌控著大明朝廷幾乎是所有的要害部門,那些對他們不利的奏章壓根進不了內閣,更別說崇禎皇帝的御案了。
而且,崇禎皇帝雖然大力裁撤東廠和錦衣衛,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權力,但作為大明皇帝掌控全國、維持皇權的唯一手段,他絕對不會將這兩個機構,徹底的廢除掉。
然而,當崇禎皇帝發覺東林黨并沒有想象中那般美好,他們也沒有能力阻止帝國的衰落,甚至于他們才是帝國衰落的唯一原因。
他已經無力將之鏟除,放眼望去,朝廷內外幾乎都是東林一黨在主政,雖然貴為大明帝國至高無上的皇帝,那又如何?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连山|
安顺市|
龙岩市|
东方市|
福贡县|
闸北区|
镇康县|
扬中市|
青龙|
马鞍山市|
灵台县|
富裕县|
广昌县|
色达县|
台东县|
云浮市|
罗定市|
商城县|
邻水|
平顺县|
平武县|
民乐县|
乐亭县|
阿勒泰市|
建平县|
辽宁省|
曲水县|
吴川市|
齐齐哈尔市|
旺苍县|
卓尼县|
合川市|
余江县|
延寿县|
鄂托克前旗|
屏南县|
红桥区|
莫力|
胶南市|
玛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