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一觸即潰-《織明》
第(2/3)頁
“嘿嘿。豈止一個蔡懋德,大同的衛景瑗也不是個好相與的人物?!?
張誠繼續說道:“蔡懋德再不好相與,當初救援開封時,咱同他總有一面之緣,而今,援豫剿賊之事甚急,他那邊總能說得過去。
倒是大同這個衛景瑗,同我素無瓜葛,確是有些難辦。”
…………
原來,山西鎮副總兵許定國因未能如愿接任山西鎮總兵官一職,而遷怒于張誠,更因范永斗承諾其,只要扳倒了張誠,必保他成為一鎮總兵官,就算不能留任山西,至少也弄個大同鎮總兵當當。
也正是由此,才將許定國本已熄滅的欲望再次引發,甘心為虎作倀,拼盡全力來維護山右通奴奸商,以求一切如愿所償。
不過,他心中雖有此想法,可現實卻是啪啪打臉,將他虐得是體無完膚,甚至連身家性命也丟在里面了。
許定國麾下原有一營兵馬,然他調任山西也有近三年時間,因長期沒有大的戰事,其麾下如今只有兩百余家丁精騎,以及五百余步卒還算有些戰力,余下還有千余人馬,幾乎盡是些輔兵雜役人員。
這也難怪,其實許定國在河南任游擊的時候,還是挺能打的,接連幾次大敗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
可一到了山西鎮任職,沒有了流賊的威脅后,他便學著其他鎮將一般吃起了空餉,整個協營能戰之士,竟不足千人。
所以,這一回雖然應山右八大家所請,答應保護他們免遭宣府軍將查抄,然其實際可調之兵也是有限,不得已才臨時征調周邊各處堡城的屯卒和守兵。
這不他的大兒子許爾安往太谷、二兒子許爾吉介休城中坐鎮,而他自己則親率家丁精騎和那五百步軍,在平遙縣城居中坐鎮指揮一切。
然多年的安定生活,早已將他麾下兵卒的戰斗意志消磨,尤其是他們各屯堡的屯卒和守兵,平日里欺負個別貧民百姓尚可,就連周邊的山賊土寇都無力剿滅,更別提對抗勇毅軍啦。
太谷,許爾安雖然也想硬抗,但他對上的是青龍營主將張國棟,只一輪炮擊之下,便再無斗志,太谷知縣強令開門后,他也只得率領十余家丁從另一面城門奔逃而走。
在介休城內坐鎮的是許爾吉,在他和范家的運作之下,介休的陳知縣也答應固守待援,可未曾想介休城內另外三家大族,卻借機落井下石。
雖然他們平素都被范家壓迫,就算三家合力也無法與之對抗,然今時不同于往日,城外千余宣府大軍就位,只要能打開城門即可。
韓光卿不愿再受范家的壓迫,他瞧準時機說服張家、孟家,聯合一起先控制了城門,才到縣衙里逼宮知縣陳老爺。
許爾吉見大勢已去,連個招呼都沒有打,便率領自己的家丁親隨出城落荒而逃。
而在平遙城的許定國,卻遇上了勇毅軍白虎營副將田明遇,原本就十分自大的許定國更加托老起來,對于城外的小輩――新晉游擊田明遇,那可是一百個看不上眼。
別說開門相迎了,就連答話都十分不耐,只淡淡丟下一句:“你跟咱講話,還不夠格,去……回去叫你家永寧伯來城下答話!”
這可真的“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是許定國只單單看不起田明遇,不愿與他多做接觸,甚至是言語貶低,他都能夠忍下,但現在許定國卻在言語間,對他最為崇拜的自家主帥進行侮辱,這卻如何忍得?
一言不合就開打!
田明遇一點都不墨跡,直接炮車上陣,對著平遙縣城頭就是一通飽和轟擊。
霎時間,炮火連天,城外一片硝煙彌漫,城頭則是炮子與碎石橫飛,慘嚎與哀鳴之聲不斷,那些一時未受傷的守卒,也顧不得旁人,紛紛逃下城頭躲入城內民宅之中。
許定國打心眼里看不起城外的田明遇,其實也是有原因的,他以前在河南當游擊、參將之時,可沒少同流賊作戰,且大多還都打贏了的。
所以,他才自詡沙場戰陣的老將,并未將還沒有他兒子年齡大的田明遇放在眼中。
即使現在,他仍是堅持己見地認為,城外的宣府軍無非憑借炮火猛烈而已,真的兩軍接戰,必然一觸即潰。
更何況,他兩個兒子在太谷和介休敗逃,也使他在平遙顏面盡失,試想一下,若是他堂堂山西鎮副總兵連一個宣府的游擊都對付不了,又憑什么能當上山西鎮總兵官?
當下,許定國便集合麾下人馬,以城中的奸商家丁、伙計,還有用銀子募集來的各類混混乞丐,再加上這平遙城內官差守卒為中軍,出城應戰。
說得好聽點叫中軍,其實這就是拿他們當炮灰啦!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宁南县|
富裕县|
左云县|
隆安县|
平泉县|
德安县|
大新县|
且末县|
磐安县|
南康市|
崇义县|
公主岭市|
永福县|
忻城县|
惠来县|
江北区|
淮阳县|
河南省|
分宜县|
新民市|
宁武县|
达拉特旗|
吉安市|
奉新县|
桂阳县|
无为县|
滦平县|
信宜市|
宜阳县|
颍上县|
儋州市|
滦南县|
加查县|
东兰县|
青冈县|
加查县|
晋州市|
惠来县|
仁怀市|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