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吾往矣!-《織明》
第(2/3)頁
也是明末流寇闖王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但只要散些許糧谷,再振臂一呼,便能獲得天下云集響應的基礎。
其實在很多的時候,政策都是好的,可政令的執行需要各級官員來層層往下落實,否則連紫禁城都難出。
而在層層落實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使得許多官員士紳鄉宦成為了既得利益者,他們的越發貪婪,終將像饕餮一樣吞噬一切,直到最后的國破家亡,而不能止!
現在東路延慶州、保安州的士紳鄉宦就是如此,他們不但侵占了大量田地,還勾結州縣官吏,隱匿自己名下的田賦,想方設法偷稅漏稅。
許多年下來,他們之間也早已結成一個個利益團體,無論誰來做知州、知縣,他們都會主動示好,只要不動他們的利益,大家便可相安無事。
一旦動了他們的既得利益,那就上下聯手,向上極盡誣告之能事,向下則會煽動各家名下佃戶,罷耕鬧事,最后結局往往是他們獲得勝利,而知州、知縣則被調任別處。
就如當初的永寧知縣劉敏慎,雖一心想要整肅地方政事,清丈田畝,清收田賦正稅,可層層阻力卻使他舉步維艱。
這些阻力既有來自上官的勸阻與喝止,更有來自于底層貧苦佃農的反對與阻撓,而那些隱匿田地不報,又千方百計偷逃國家田賦正稅的士紳鄉宦,卻完全隱身在幕后,頭影不露地操控著一切。
不過,李際遇便完全沒有這些顧及,東路清丈田畝、催繳田賦正稅與商稅諸般事務,他只向張誠一人負責,余者皆不在他的考慮范圍內。
…………
此前,玄武營中軍官周如立與李際遇曾有過一段對話。
“大哥,東路這事可不太好做啊。”
李際遇面色不變地回道:“不好做,咱也要做,這是伯爺對咱的信任。”
“阿尼陀佛……”
周如立宣了一口佛號后,不無擔憂地繼續說道:“‘一念成佛,一念地獄’。東路這事可不好辦,成了未必有功于朝廷,敗了則有可能是殺身之禍啊。”
“和尚,俺不比你修佛之人,懂得那些道理。”
李際遇仰望著天空,繼續說道:“俺只知一點,便是伯爺對咱的‘知遇之恩’,今次這趟差使咱必須應下,還必定要辦得漂亮才行。”
“我的老哥,這可是個苦差啊。”
周如立面上神情嚴肅地接著說道:“老哥,弟兄幾個肯追隨你到如今,全賴‘信義’二字,你的所作所為值得老哥幾個尊敬。
當日,鐵佛寨內你決然接受張帥招撫,帶領咱這幫老弟兄歸順了朝廷,雖受各樣軍法軍規約束,然畢竟是正途,且張帥也是值得追隨之人。
可我等既已為朝廷將官,便要為將來考慮,就說東路這個事,他們張廣達、張國棟、陳錚這般殺神老將都不出馬,卻教我等河南幫來做這惡人。
一旦今日殺戮過重,將這東路文官士紳得罪個遍,恐對大哥你異日發展不利啊!”
李際遇嘴角上揚,泛起一絲獰笑,道:“和尚,你在少林寺里既練武,也讀了些書,講得話都很有道理,比他們那幾個大老粗確是強了許多。”
他先是夸贊了一下海用和尚周如立,可話鋒突然一轉:“不過,咱雖是流寇的出身,可年少時也讀過幾本書,道理懂的不一定就比你老弟少嘞。”
周如立略顯尷尬地笑了笑:“海用充其量也就讀了幾本佛經,怎敢與大哥相比。”
李際遇并不與他計較這些細節,他看著周如立,又說道:“我等明面上雖是歸順了朝廷,做了朝廷的武官,然如今這朝廷已成了咋個樣,你我心中都十分清楚。
若不是被那些官吏逼迫,我等也斷不會走上占山為寇之途,而今雖已為朝廷武官,可若是與這幫子混蛋為伍,早晚還是逃不脫被他們玩死的命運。”
他雙眼死死盯著周如立,語氣堅毅地說道:“我李際遇投順的是永寧伯張大帥,并不是投順于這該死的朝廷,伯爺以真心待我,識我用我,我必以命相報。”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台前县|
华安县|
宁乡县|
铁力市|
东城区|
即墨市|
紫云|
潮安县|
安徽省|
营山县|
大连市|
武隆县|
南通市|
瑞丽市|
呼图壁县|
黔南|
嘉义县|
平阳县|
凤山县|
日喀则市|
辽宁省|
连云港市|
鄢陵县|
辰溪县|
岑巩县|
景泰县|
房山区|
阿坝县|
平安县|
温宿县|
西盟|
中宁县|
曲靖市|
巴南区|
烟台市|
双江|
中西区|
自治县|
海口市|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