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慈不掌兵-《織明》
第(2/3)頁
但也同樣擴大了上下限,即云騎校正常對應的是把總,但也可向下對應副把總一職;而驍騎校則分別對應把總和副千總而設;羽林校則是對應著千總的軍職,但其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晉升將官一級軍職。
最后就是將官銜的對應關系了,其中的左護軍、右護軍分別對應兩個副將,護軍一級目前對應的是勇毅軍中的最高軍職,既各營的一營之主將。
不過,這里就出了一點小意外,便是在場的眾人都對各營主將任護軍的銜級,都是持著反對意見。
他們紛紛認為如果最高軍銜給了各營的主將,那么作為勇毅軍的全軍唯一主將,永寧伯張誠又該如何評定軍銜,他作為一軍之主帥,不可能沒有軍銜吧?
對此,張誠也頗覺為難,他在這件事上確實是疏忽了。
一直以來,他都將勇毅軍作為了自己的私產,甚至是將勇毅軍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把自己放在了父親的位置,完全凌駕于全軍數萬將士之上。
現在經大家的提醒,才意識到如此安排確實有些不妥,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他的腦中也在飛速的盤算著解決之策。
過了好一會后,張誠才止住眾人的議論,他綜合了大家剛才發表的看法,做最后的決斷:“這樣吧。各營副將都評定為右護軍銜,主將評定為左護軍。”
大明以左為尊,所以各營主將評為左護軍,而副將評為右護軍,對此大家自然都無意義。
可就在他們以為張誠會把自己評為護軍銜級的時候,卻聽到另一番內容:“至于護軍銜級,暫時空置,作為預留,給各營主將立功后的封賞。
另外,將來我勇毅軍也可能會面臨兩線作戰,那時還需一位大將,代本伯指揮一路兵馬,到時便可提拔為勇毅軍的游擊、參將,甚至是勇毅軍的副將,到時便可晉升護軍銜級。
而且,在我勇毅軍中,未來還可增設上護軍、大護軍銜級,以與勇毅軍各級將官相對應,如此便可使各將銜級明晰清楚?!?
劉敏慎搖著頭說道:“大將軍,如此雖好,可又以何軍銜對應大將軍呢?”
朱雀營主將張廣達插言道:“不如就叫‘中護軍’。大將軍居于中軍,如此也不是不可吧!”
青龍營主將張國棟也說道:“大將軍總領全軍,依我看不如就叫‘總護軍’來得直接?!?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卻始終未能達成一致的意見。
“諸位不要再爭啦。”
張誠再次止住眾人的議論之聲,他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大家,沉聲說道:“本伯乃勇毅軍之主,既為全軍之主帥,自然不宜再用‘護軍’之名。
然諸位之所言也確有幾分道理,本伯思之亦覺不該遺漏主帥之軍銜,這護軍之名亦不可再用,且本伯乃朝廷封的鎮朔大將軍,不若就以‘大將軍’為軍銜?!?
他說到這里時,略作停頓,掃看了眾人一遍后,才繼續道:“‘大將軍’之名既為哦勇毅軍最高之軍銜,凌駕于其他各護軍銜級之上,且為獨一無二之軍銜,除本伯外不再授予任何人!”
“善,善??!”
魏知策第一個表示贊同與支持,他擊掌稱善,眾人自然更無異議,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
這里就有一點要介紹下,張誠在勇毅軍中另外設置了一系列文官,分別是參謀、參贊、參議等官職。
其中的參議這個官職,都是宣府北、東兩路地方上新增設的虛職,顧名思義,其只是具有參與議論政事的資格,為主政者治理地方提供參考意見,而對于地方軍政大事并無參與決策的權力。
這些參議多以當地文人士子充任,也有大批地方新設學堂的學生充任,這就是張誠給他們的一個進身之階,先以虛職為地方衛司效力,鍛煉個人能力,以備后用。
而參謀和參贊則屬于軍職,他們將充實入各大營中,其地位比原先的文書、文員要高許多,且也會被授予軍銜。
基本上就是仿照后世軍隊中,軍、師、旅、團、營各級參謀的制度建設方式,在勇毅軍中創設參謀、參贊職務。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玛多县|
潜山县|
扬中市|
新竹市|
鹤壁市|
东乌珠穆沁旗|
资源县|
东宁县|
左贡县|
崇义县|
宕昌县|
太湖县|
睢宁县|
桂林市|
孟村|
灵璧县|
马公市|
阿合奇县|
绩溪县|
岱山县|
灵山县|
元朗区|
松江区|
蒲城县|
永昌县|
台东市|
平顶山市|
深圳市|
宜春市|
孝感市|
库伦旗|
报价|
香港|
新沂市|
葫芦岛市|
疏附县|
广水市|
津南区|
水富县|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