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就好比“刀下留人”!-《織明》
第(1/3)頁
李際遇的登封營在左,何振雄的右翼營在右,正一路向北急行,右翼營的四百余騎兵在前面為大軍開路,而登封營的二百五十名騎士則在千總周如立的率領下,為大軍護衛左翼,以防范奴賊可能的偷襲。
他們的腦海中仍回蕩著臨行前,將主爺張誠的諄諄告誡:“……此戰之關鍵,不在能否殺退眼前的韃子,也不在擊殺多少個韃子。
此戰關鍵只在爾等,能否順利突進,在南關外擊破奴賊圍城兵馬,與錦州城內固守待援的祖大壽兵馬匯合,才是此戰之關鍵所在。”
“……如此錦州之圍可解,奴賊不得再圍錦州,也必然會退兵他去,而西面的吳、曹二總兵,再有我宣大兵馬亦可無憂。
遼戰之成敗,全賴爾等今日之表現。望你二人能全力北進,趁奴賊不備,攻取其營壘,填平壕溝,與祖大壽會兵南關外!”
李際遇與何振雄都謹記著張誠的話,他們二人雖然出身與來歷各有不同,但有一點卻是極為相同。
…………
他們都是后歸附于張誠麾下的武將,雖然李際遇比起何振雄來早了近一年,但他出身于草莽之間,這次援遼可是他歸順張誠后的第一次出戰,自然要好好表現一番。
而何振雄雖說是行伍的出身,祖上也是宣府鎮的老軍戶,雖然沒有出過什么大人物,但他爺爺輩上也是做過千戶,多少還是有些余蔭。
而他也才三十五六歲的年紀,早前也是總兵楊國柱麾下家丁,因作戰勇猛,且又粗識些文字,而得到楊國柱的賞識,提拔他在鎮標營中出任千總。
后來在崇禎十一年冬,宣府參將張巖于巨鹿之戰中殞亡,而右翼營突圍出來的殘卒,又都被張誠帶走。
時值朝廷下旨大練新軍之際,在宣府總兵楊國柱的一番運作之下,何振雄才得以游擊將軍職暫任宣府鎮標右翼營主將。
而今,老總兵楊國柱身殞遼東,何振雄頓時便失去了強有力的后盾,且他在宣府的根基尚淺,又無法自己獨立謀身。
其實他當時并非沒有投奔張誠之心,只不過礙于老參將郭英賢的面子,不得表露出來罷了。
作為老總兵楊國柱的心腹愛將之一,何振雄對于張誠可并不陌生,他在巨鹿之戰時就對張誠的印象頗深。
彼時,張誠已經因功由一名千總升為游擊將軍,更深得時任宣大總督的盧象升所賞識與信重,這使得同為千總的何振雄,真真是羨慕不已。
雖然當年勤王事畢,回到宣府后的何振雄也因功晉升游擊將軍一職,并出任鎮標右翼營的主將。
可張誠的成就卻是更為輝煌,他以陣斬瑪瞻、岳托之功,出鎮宣府北路,此后除匪安民、援剿河南、入援遼東,更是一路從參將、副將,直至現在升任宣府總兵的高位。
張誠的如此種種,真是教何振雄佩服得五體投地!
何況,還有老將主爺楊國柱在他面前,時刻夸贊著張誠如何的優秀,其未來之成就必是不可限量。
別的先不講,就說當年追隨張誠進京勤王的老部下,如張廣達、陳錚、林芳平等人,原來不過是百戶、總旗之流,如今不也都跟他一般升為游擊。
由此可見,在張誠麾下的升遷速度之快,確實非別處可以比擬,再有對于張誠宣北軍將士的待遇,他也是早就知曉,心中也是默默盼望著自己的右翼營,有朝一日也會如此。
不過,他本是楊國柱一手培養,并提拔至現在的位置,無論如何,他也不會背叛自己的將主爺,可任誰也未曾想到,楊國柱竟會在這次援遼之戰中,殞命沙場。
但也正是因為楊國柱的為國捐軀,才使得何振雄有機會投靠在張誠的麾下,冥冥之中,或許一切都是天意!
初時,何振雄還沉浸在失去將主爺的悲傷之中,直到后來,關于李輔明要接管宣府軍的消息傳開,他才尋到都司唐先成急急找老將郭英賢商討對策。
最后在郭英賢的力主之下,才有了投靠張誠這一決定,而后朝廷圣旨傳來,張誠繼任了宣府鎮總兵官,此事才水到渠成的告一段落。
可此后,何振雄雖已歸新任宣府總兵張誠轄制,卻一直沒有表現的時機,卻也是暗自在心中著急不已。
如今,突然被張誠委以重任,他是既激動又擔憂,之所以激動是因為終于有機會沙場建功,來向張誠表忠心。
而擔憂的則是,他生怕自己初次被張誠委以重任,若是未能辦得漂亮,如何對得起張誠的信任與重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要市|
比如县|
平遥县|
洛浦县|
和平县|
海城市|
瓮安县|
修水县|
庆城县|
林甸县|
汝州市|
阿拉尔市|
泗阳县|
平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东阳市|
武宣县|
玛纳斯县|
东乌珠穆沁旗|
鹿邑县|
北碚区|
盐源县|
马关县|
宽甸|
行唐县|
交城县|
沧州市|
东城区|
姚安县|
崇文区|
赤水市|
合肥市|
阳曲县|
思茅市|
仪征市|
介休市|
泸州市|
峡江县|
酒泉市|
六安市|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