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乳峰山下報捷獻功-《織明》
第(1/3)頁
大明崇禎十四年,九月十二日,松山堡北邊乳峰山下的平川上,大明數(shù)萬步騎兵馬列陣以待,在正午陽光照射下,明亮的盔甲閃爍著耀眼光芒,一片大紅披風飛揚,猶似火焰組成的海洋一般。
軍陣之前立起一座高臺,足有兩丈高,其長也有近十丈,寬亦有約五丈余,臺上擺列著一派金絲大椅,足有十余位之多。
十數(shù)桿大旗立在高臺之后,迎風招展,獵獵作響,其中就屬中間位置上,薊遼總督洪承疇的帥旗最為高大,而總監(jiān)軍張若麒與遼東巡撫邱民仰的大旗,就略小略矮一些。
而高臺外的軍陣前,也是一桿桿大旗飄揚,與高臺后的那十數(shù)桿大旗遙相呼應,正是洪承疇的督標營、邱民仰的撫標營,以及各鎮(zhèn)總兵大帥的標營將士列陣于此。
其中,當屬總監(jiān)軍張若麒的標營最為另類,他離京入遼赴任之際,曾于京營調用了三百騎士,作為自己的親兵。
然到了遼東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三百親兵根本就毫無用處,不過,他也不需出戰(zhàn)也就沒有組建自己的標營。
可到了松山這邊,張若麒自請前往小凌河口督運糧草,洪承疇便從自己標營撥給他五百人馬,又從松杏各堡守軍中,抽調五百軍士歸他指揮。
自此,張若麒才算是有了直屬于自己的兵馬,此后因韃子肅親王豪格偷襲河口之事,張若麒也預感到,自己臨時拼湊起來的一千三百人馬,若真遇上韃子兵怕難堪一戰(zhàn)。
所以,他又先后從大同總兵王樸、宣府總兵張誠二人處,各借來五百兵馬,如此才湊成現(xiàn)在的兩千三百人。
正因為是各營抽調兵馬組建的標營,所以各軍士的盔甲衣著也都各有些不同,如今與其他各營一同列隊,卻成為了最為顯眼醒目的一營。
突然,“嗵”的一聲號炮響起!
接著就見高高的帥臺左側,一隊盔明甲亮的軍士舉著刀槍走了出來,他們行到帥臺的階梯處,才停下腳步,整齊地分列在兩邊。
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先出現(xiàn)在眾將士眼中,緊隨其后的自然是總監(jiān)軍張若麒和巡撫邱民仰,再后便是寧前兵備道張斗、按察副使姚恭、糧道朱廷榭等幾位文官。
而緊隨在一眾文官之后登場亮相的武將,竟然是宣府鎮(zhèn)的總兵官張誠!
雖說,此前的幾次軍議時,張誠早就已經(jīng)位列武將之首位,但似今日這般在諸軍將士面前公開亮相,又是走在眾位總兵大帥最前,尚是首次。
帥臺前列陣的將士中,許多人此前也未曾見過張誠,這時見他一身明亮的盔甲,還是初立戰(zhàn)功之時,當今皇上御賜的那一套,就連腰間懸掛的寶劍也是御賜。
其實,皇上御賜的盔甲、寶劍,自然是精中選精,無論做工和樣式都是極好的,然其唯一缺點也很明顯,那便是不太實用。
世間萬物大抵如此,好看的未必中用,但中用的卻一定不會太好看!
更何況御賜之物,誰又敢時刻穿著在身上,尤其是出戰(zhàn)之際,稍有損毀,又如何對得起皇上的隆恩厚典。
所以,這一套盔甲與寶劍,張誠平日也是極少穿著,只在參加盛典和覲見皇上的時候,才會穿著在身上。
而今日,便是一場宏大的盛典——向薊遼總督報捷獻功!
隨著各位總兵大帥先后登上高臺,戰(zhàn)鼓聲聲傳來,過了一陣,忽聞“嗵……嗵……”兩聲號炮,三軍將士皆為之一振。
只見帥臺的右側,出現(xiàn)一隊衣甲鮮紅的騎兵,他們二百人分作兩列,策騎而進,跟隨其后的是十輛大車。
每一輛大車兩旁,又各有十名一身紅衣的大明將士押著,緩緩向帥臺這邊行來。
當頭一輛大車上,立起一根大木樁,上面幫著一個韃子將領,赫然竟是一身的鎏金盔甲,可見其在韃子中,也必然是王爺、貝勒一級的人物。
而他后面那兩輛大車上,也是如此幫著一個個韃子將領,身上同樣是鎏金盔甲,只是不如先前那人身上的奢華罷了。
但后面的七輛大車,可就沒有木樁,也未幫著韃子兵將,而是一車車的韃子首級,他們個個面目猙獰可怖,顯然都已用硫磺、鹽巴硝制過。
列陣以待的各軍將士初見頭三輛大車,因不識得上面幫著的是何人,雖對他們穿著的鎏金盔甲感到驚異,卻并沒有如何震撼。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前县|
银川市|
石门县|
永兴县|
新平|
韶关市|
青田县|
黔西|
通许县|
鸡泽县|
易门县|
岢岚县|
栾川县|
台山市|
灵台县|
象山县|
紫金县|
孝感市|
通州市|
汝阳县|
上饶县|
类乌齐县|
扎鲁特旗|
来安县|
浠水县|
柳河县|
苍南县|
盖州市|
石楼县|
故城县|
会东县|
儋州市|
湘阴县|
滦平县|
南平市|
响水县|
祁连县|
宣威市|
台前县|
丹凤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