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五十八章:石門山血戰-《織明》


    第(1/3)頁

    錦州城南二里處是女兒河蜿蜒而過,其南岸有乳峰山與石門山,向為錦州南來之門戶,尤其是石門山的東西石門要道。

    而今,此地卻是硝煙彌漫,人吼馬嘶不斷,哀嚎悲鳴之聲四起,從西石門到東石門的整個石門山區域,明清雙方正在激烈廝殺。

    雖然明軍在兵力人數上占據了很大優勢,但清軍在此地經營日久,他們利用山勢修筑了堅固的防御工事。

    況他們雖說兵力不眾,然卻以漢軍、朝鮮軍為主,這些貳韃子們騎射與弓矢之技不精,卻善于操持火銃鐵炮之術。

    這些可惡的貳韃子雖然是在被逼怕之下,但其戰力也幾乎發揮到了極致,觀戰場情勢,似乎朝鮮兵還有些未盡全力。

    然那些駐守石門山的天佑軍、漢軍卻是十分奮勇,他們在真韃子與上官的催逼下,打銃打炮,給攻山明軍造成很大傷亡,成為一大阻礙。

    攻山的明軍將士們,只得以盾牌做為掩護,面對清軍的鳥銃利箭,往往都是才堪堪攻到寨墻壕溝前,就被密集銃炮轟打得哭喊著奔逃而回。

    在如此近的距離上,清軍韃子披甲兵的利箭,也是個個準頭奇好。

    他們的箭矢雖然射得不遠,但其破甲與放血的能力卻是極強,許多寧遠鎮戰士每每沖到韃陣近前時,身上一旦被韃子利箭射中,很快就會感覺到虛弱無力,失去了戰斗力。

    而朝鮮軍的鳥銃,又是不同。

    朝鮮國中的武官與兵士們,以前更習慣于使用冷兵器作戰,遠程武器都還是弓弩為主,雖對火炮喜愛,但對于火銃卻很是抵觸。

    這一切,其實都是源于利益分配,畢竟刀槍劍戟與弓弩都已使用數百年之久,中間雖也有過數次改進,但大體形式未變。

    延續至今,在朝鮮國內不知已有多少家族是以制作弓弩箭矢為業,這其中許多以此為業的大家族都與朝臣武將們有所勾連。

    而且就算那些普通的兵士,家中也多有以此為謀生手段之人。

    一旦大量使用火繩槍等銃炮,將有多少大家族從此沒落,又有多少人從此無以為業,試想一下,如此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在里面,又怎么來推廣使用火銃這一新型大殺器?

    再者說來,鳥銃火炮的技術門檻還是很高的,而且其與弓弩又是基本上沒有什么關系,一切都要從新學習。

    就說這火藥制作技術,朝鮮就一直沒有掌握,其少得可憐的火炮所用子藥,都需從明朝國內進口才行。

    畢竟這火藥、火銃等都是國之利器,大明雖然與朝鮮國交好,但也不愿如此利器的制作技術被別國掌握,因此控制極嚴。

    這種情形一直維持到萬歷二十二年的朝鮮之役爆發,才發生改變!

    這一場戰爭足足打了七年之久,當時日本國內正處于戰國時代的末期,一代梟雄豐臣秀吉以“天下人”的結束了日本的戰亂,完成國家政權的統一。

    當時的日本國內,各方大名們打了一百多年的內戰,如今被豐臣秀吉統一之后,便有大量久經征戰的武士們閑了下來。

    而與此同時,豐臣秀吉在終結日本戰國之亂后,其實力也是空前強大,幾乎集合了日本所有的強軍在自己麾下。

    他的野心因此而無比膨脹起來,同時為了緩解國內無仗可打,大量武士無所事事的危險,竟然萌生了向朝鮮借道攻明的想法。

    為此還制定了龐大宏偉的征明計劃,動員了近三十萬的總兵力,僅負責登陸作戰的步軍就有九個兵團,達到十五萬之眾。

    此外,還有水軍九千人,駕駛戰艦多達七百余艘,負責往來海峽間運輸步軍,以及沿途一路運送糧草輜重給前線。

    在日.軍入侵的初期,畢竟是打了一百多年仗的老兵,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勢如破竹,僅僅才一個月時間,就先后攻占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

    此后,更是一路突擊猛進,直趨向大明朝的遼東邊境。

    朝鮮國王李昖也是倉惶北逃,一直逃到了義州,并接連派出使臣向宗主國大明朝乞求援救。

    因此時大明也已探知,日本有借道朝鮮,攻取大明的野心,朝議決定御敵于外,出兵朝鮮驅逐日軍,再扶朝鮮國王回首都。

    時任提督陜西討逆軍務總兵官的李如松,剛剛平定寧夏的哱?叛亂,便臨危受命擔任東征提督,統率近五萬明軍精銳之師出征朝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水县| 达孜县| 郎溪县| 柳河县| 赞皇县| 姚安县| 花莲县| 共和县| 昌宁县| 始兴县| 尚义县| 太白县| 扎兰屯市| 宜兴市| 吕梁市| 石渠县| 灵石县| 永兴县| 比如县| 乌兰浩特市| 浦东新区| 安阳市| 贵定县| 方山县| 微山县| 蒲江县| 兰州市| 湘潭市| 资源县| 武宣县| 临桂县| 澄城县| 金沙县| 华蓥市| 沙湾县| 威宁| 沙河市| 西城区| 平乡县| 县级市|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