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奴才難做!-《織明》
第(1/3)頁
雖然寧遠、薊鎮、密云諸軍將接令之時,都是聲如洪鐘般響亮,但薊鎮中卻有幾名將官,在接令后轉身時,面上神色竟頗有些難看。
薊鎮,又名薊州鎮,乃是明朝九邊重鎮之中的一個大鎮。
九邊重鎮,分別為薊鎮、遼東鎮,合為薊遼;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合為宣大;延綏鎮、寧夏鎮、甘肅鎮,合為三邊,再有固原鎮為三邊總督駐地,又是一鎮,此即為九鎮。
大明朝設置薊鎮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牽制九邊中的其他邊鎮,以及京營,其所起到的實質上是防備叛亂的作用。
薊州鎮的治所初在桃林口,后移獅子峪,再遷三屯營,其鎮內又有許多重要的關隘,為守護京師安全的首要之地。
如著名的關隘九門口、界嶺口、桃林口、劉家口、冷口、青山口、董家口、喜峰口、潘家口、龍井關、馬蘭關、黃崖關、將軍關、墻子路、古北口等等要地,就連八達嶺、居庸關也是歸于薊鎮治下。
薊鎮之重,首先在于它的地理,薊鎮從東、西、北三個方面包圍著大明京師。
居庸關號稱京師的西大門,然其距離京師也只有百余里的路程,而有京師鐵門之稱的古北口,也只距京師二百余里路。
因此,薊鎮有險,則京師震悚,薊鎮穩固,則京師無虞!
而正因為薊鎮之重要,所以薊鎮的官兵員額,在九邊中也是最高的,永樂時期初定員額即為八萬五千余眾,到了萬歷年間更增長至十萬人以上。
九邊之中也就僅宣府、大同,或可與之相比!
所以,薊鎮中各營伍間的關系也十分復雜,更有許多是各城塞關隘駐守的班軍。
此時,薊鎮的攻山任務是襲破西石門關道。
白廣恩身為一鎮總兵,理所當然,他的鎮標正兵營自是擺在最后,為全軍壓陣。
那些班軍將領,還有平素與白廣恩關系不是十分親密的將領,大多被他派去擔任首攻。
而與白廣恩平素就極為親近的那一些將官,則被派在西石門山道兩側山嶺上,為大軍掩護側翼。
如此明顯的厚此薄彼,怎能讓沖鋒在前的那些班軍將領心下不怒?如何叫那些本就對他有意見的將官心不生怨?
不過在明面上,他們暫時還都不敢流露出不滿之意。
白廣恩畢竟還是薊鎮總兵,手中有節制和調遣他們的權力,而且,若被白無常記恨在心的話,將來難免不被他穿了小鞋。
若是那樣的話,各人的官位前程,豈不更加一片暗淡!
現在也只得拼了,好在石門山各處駐守的韃子已然不多,敵寡我眾之下,攻取西石門,也不見得就是什么難事。
辰時正,三鎮將領安排已畢。
各鎮總兵自歸本營,又是一番排兵布陣,鼓舞士氣,無非是一些諸弟兄奮勇殺奴,總督大人必定不吝封賞之類。
一切終于是折騰完了,浩浩蕩蕩的三鎮人馬,分為三路,往西石門,石門山,還有東石門那邊河谷地涌去。
…………
乳峰山上,遼東巡撫邱民仰放下千里鏡,眼睛依舊看向石門山南面方向,開口說道:“督臣慧眼,這吳三桂確為大將之才。
你看攻山大軍在其調度之下,軍容嚴整,士氣高昂,料來此番這石門山,定然一舉而克。”
吳三桂等三鎮明軍,從卯時出營,一直到辰時才整隊完畢,對石門山奴賊發起進攻。
這些只依靠少量家丁為核心骨干來作戰的舊式軍隊,效率實在太慢了,若是宣府的軍馬,即便是楊國柱生前統率的軍隊,此刻,怕也早與韃賊交上火了。
不過,這三鎮明軍的表現,在洪承疇,邱民仰等人看來,顯然對吳三桂、白廣恩和唐通等人還是十分滿意的。
畢竟,此時的明軍幾乎都是這樣的水平,多年來,他們都早就習以為常,而且吳三桂他們三鎮的軍隊,能做到如此速度,又看起來士氣如虹,潮水般的涌去,聲勢不小。
憑什么就不能得到遼東巡撫邱民仰的夸獎和贊許?
洪承疇被他夸贊,心中自然高興,不過面上神情卻仍保持著嚴肅,未顯出一絲笑意,他沒有回邱民仰的話,而是叫過一旁的馬科,對他道:“馬總兵,也去準備吧,不論東西石門,何處先被我師打開,山海鎮兵馬都要沖下乳峰山,配合夾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汕尾市|
杨浦区|
上高县|
新宾|
苍溪县|
太湖县|
瓦房店市|
临夏市|
芜湖市|
钟山县|
和政县|
博客|
工布江达县|
雷州市|
彭水|
环江|
阿拉善右旗|
永兴县|
平武县|
夏河县|
南溪县|
桑日县|
潞西市|
合江县|
错那县|
靖安县|
二连浩特市|
延寿县|
阜新市|
凉山|
广汉市|
青冈县|
湾仔区|
三台县|
嫩江县|
阳西县|
西青区|
青铜峡市|
通城县|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