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京返鄉-《織明》
第(2/3)頁
昨日,宣大總督陳新甲便在三位總兵的護衛簇擁下,離京奔宣大駐地而去,張誠因要等待叔父張巖靈柩設祭三日后,護靈歸鄉,所以晚走一日。
臨行前,特意傳召張誠,先是一番溫言撫慰,接著告訴張誠,自己會在保安州等待,望他能快速追來。
留駐京城這些時日,張誠也是沒有閑著,楊廷麟還未離京南返,他要等待盧象升的遺體設祭七日后,為盧象升護靈歸鄉。
張誠便多次拜見楊廷麟,并將麾下張國棟及五十名精騎留下,陪同楊廷麟一起為盧象升護靈歸鄉。
這期間,楊廷麟也未忘記張誠前時的囑托,他動用關系,不但在京城和天津找到了甘薯,更尋到花生、玉米和馬鈴薯,此時這里的人們稱之為土豆子,意為土里長出的大豆子。
花生和玉米自南陽地區傳入明朝已有百年,只是在南方種植才普遍些,北方也有種植,卻并未大范圍推廣開來。
而甘薯和土豆,則是近幾十年才傳入明朝,南方也還沒有大范圍普及種植,只是當年徐光啟在天津操練新軍之時,才試種了一段時間。
徐光啟不止是明朝的內閣大臣,他更是一位當代的科學家,一位實踐者,他操練新軍、鑄造火炮、改良火器。
更試著推廣花生、玉米的普遍種植,還在北方推廣甘薯、土豆,更改良南方稻種,并在天津、通州、良鄉等地試種。
徐光啟主持修撰《崇禎歷書》,并翻譯了《幾何原本》,還編撰《農政全書》《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等等著作。
可惜,他的心血卻趕上了明末的亂世,如若此時國家安定,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定必會追上,甚至領先世界的腳步。
此外,還聯系到幾家種植過北稻的農戶,對于北稻,是徐光啟當年在天津附近操練新軍時期,試著改良的,不過效果并不是很好。
但是那甘薯和馬鈴薯,卻是張誠急需的,當下,便與楊廷麟一起去尋到那些農戶,他們都已躲進城中,以避虜騎,他們皆是世代的莊稼漢。
當聽說眼前這位將爺,便是陣斬奴酋岳托的張誠將軍,他們都是驚得目瞪口呆,甚至語無倫次,張誠也是多番解釋,并承諾保證他們安定,絕無兵災之擾,他們才答應跟隨張誠前往宣鎮。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善县|
海兴县|
武平县|
穆棱市|
民丰县|
瑞金市|
贵定县|
卓资县|
巢湖市|
江孜县|
游戏|
章丘市|
广州市|
理塘县|
乌什县|
康乐县|
三都|
南通市|
余姚市|
孟津县|
泗水县|
永兴县|
炎陵县|
无极县|
方山县|
辉南县|
霍州市|
达拉特旗|
伊金霍洛旗|
西藏|
汉阴县|
自贡市|
含山县|
新闻|
汨罗市|
枞阳县|
尤溪县|
陇川县|
延边|
五华县|
香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