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天竺發生巨變之時。 珠穆朗瑪峰的登山大本營在封鎖了兩年之后,終于迎來了一大批的客人。 林恩以及科學院數位院士,太空物理學,地質學,電磁學,空氣動力學的多名專家齊齊聚集到了這里。 今天,在這里將進行“南天門計劃”第二階段的項目論證會。 作為計劃的第一階段“鸞鳥號”建造已經進入快車道,迫于周遭緊張的局勢,計劃第二階段也必須進入倒計時了。 作為定項的最后一步,今天來的全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 漫天風雪里,臨時搭建的大型帳篷里已經擠進去幾十號人。外面零下十幾度的低溫,帳篷里在數臺取暖設備的烘烤下卻是熱火朝天,幾個老院士甚至脫下了厚厚的衣服只穿一件單衣。 他們面前簡陋的桌子上,一臺小巧的全息投影器將整個喜馬拉雅山脈清晰的投影了出來。 投影上清晰地顯示出在靠近珠峰位置上,一條粗大的管道從附近的山峰上架起,橫跨數座高山沿著地勢一路向上,末端就架設在珠穆朗瑪峰的峰頂。 如一條巨龍一樣綿延不知幾百里,踩著世界最高峰昂首向天,氣勢恢宏浩大之極! 單單是看著投影,都能感到現代工業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 林恩站在桌前,指著投影中的建筑介紹道: “計劃是在珠峰附近的某個地帶建立一條永久的質量投送器。投送器采用電磁彈射系統,整個系統全長大概300到500公里。軌道呈1到5度傾斜向上,末端架設在8848米高的珠峰頂部。” “投送器一旦建成,每天都可以發送數十次彈射艙,將數千噸的物資送上太空。是火箭發射效率的幾萬倍,人們上太空將會像做巴士一樣簡單。” “而且建成后,南天門計劃的第三階段,永久性太空基地便可以順利展開。” 盡管描述的前景如此宏大誘人,但是。 “建造一條數百公里長的質量投送器?直接將人像炮彈一樣發射到太空? “這個項目根本沒有完成的可能性,它只能存在于科幻小說里!” “就算工程沒有問題,彈射需要的龐大能量從哪里來?” “想將彈射倉直接拋到外層軌道上,初速度最少達到第二宇宙速度,這樣的加速度下任何人都會被壓成肉醬!” “加速度不存在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