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宋朝的一大敵人,就這么被掃滅了嗎?趙昕望向裝著李常杰頭顱的盒子,終究是沒有打開來看一眼的欲望,他可沒有收藏骷髏的癖好。 再說了,李常杰雖死,李德政仍在,李日尊仍在,都不是易于之輩,要是覺得大宋至此安穩(wěn)無憂,也未免想得過于美好了。 趙昕對一旁的劉易道:“此人至死不降,也是個忠君之臣,就莫要辱及其首,尋一處安靜的地方葬了。墓碑朝西南,讓他看看他所侍奉的亂臣賊子是如何覆滅的。忠誠本無錯,若是不慮對錯,為亂臣賊子所誆騙,凡是為虎作倀。” 所謂亂臣賊子,說得自然是李德政與李日尊父子。大國威儀,不屑于褻瀆尸身。 劉易答應一聲,隨即道:“交趾降軍停駐在汴河畔,汴京城有不少百姓前往圍觀,宮里的意思是舉辦一場受降儀式,以壯軍威。” 宮里的意思,其實就是趙禎的想法,劉易就是趙禎的傳話筒。趙禎自登基以來,外戰(zhàn)往往失利,喪權(quán)辱國,這等出風頭的機會還是想要參與一把的。 只是趙昕并不是特別在乎這些,道:“南征尚未結(jié)束,不急著受降,真要受降,受李德政的降豈不比這一群無名小卒來得好。有功夫操心這個,不如想想汴河兩岸為李德政修筑的府邸修建地怎樣了。” 這是可以說出口的回答,還有說不出口的回答。趙昕之所以反對舉辦受降儀式,是因為一旦受降,以趙禎的尿性,這些交趾降軍恐怕會被編入宋軍系統(tǒng)內(nèi),進入番兵隊列,如此不過是白白增添朝廷開支罷了,哪怕是你讓他們?nèi)ケ狈竭吔退溃w昕倒是覺得他們叛亂的可能性更高一些。非常膈應人。 對這些人,趙昕另有用途。什么用途?挖礦!也就是石炭(煤),當初趙昕推動石炭取代木柴,起初影響不過汴京城一地,后來許多北方大城市都受到影響,改柴為煤,憑借物美價廉,石炭走進千家萬戶。如此,對煤炭的需求大為擴張,好在河東,也就是山西諸多州縣盛產(chǎn)煤炭,能夠補上這個缺口。 好事自然是好事,否則大量百姓冬天取暖所消耗的木柴就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十座柴山也不夠用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