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泥水濺上了褲腿,打濕了腳上的鞋子,但沒人在意這件小事。 一群身穿黑色喪服、頭戴白巾的隊伍正在街上徘徊,其中有部分人的手中舉著相框,里面鑲嵌著黑白色的照片。 隊伍中舉著相框的人足足有著數十人之多,而且大多都是滿頭白色發色的老人。 悲痛的氛圍纏繞著這支隊伍,每個人都是一臉的悲痛之色,他們是喪葬隊伍。 悼念三天前的風暴中,出海后至今沒有歸來的人。 風暴停息后依舊沒有歸來,那就只代表著一件事,那些沒有歸來的人……他們留在了海上。 作為靠海吃海的漁民,對于死在海上的這種事情早已有了心里準備,畢竟,出海不一定會死,但不出海一定會餓死。 死在海上,只能說是天意,或是命運。 這支喪葬隊伍主要是由那些漁民的遺屬家人組成,他們或是父母,或是妻子,又或是子女,失去了家里的頂梁柱,這群人的下場早已明了。 那些平安歸來的漁民,在看到這一幕后,忍不住悲從心來,畢竟,這群人的今天,或許就是他們的明天。 于是,歸來的漁民自發的加入了喪葬隊伍,幫助這群人辦理喪事和埋葬死者。 雖然埋葬的也僅僅只是生前的衣物罷了,死在海上,連尸體都無法回家。 村莊的后山,埋葬的衣冠冢比起自然下葬的墳墓還要來的更多,一排排的墓碑顯得有些蕭條。 沒有尸體,也就代表著不用火化,挖一個深坑,放下生前的衣物就算是一個墳墓了。 他們身處偏僻的農村,這種埋葬雖然不符合他們國家的主流,但這也是無奈之舉。 他們連請和尚誦經的錢財都沒有多少,更別談埋葬的墓地了。 往常,一般都是一村之長作為代表人在人群前念誦墓志銘,然后結束這次的喪葬儀式。 但今天卻有些不同,早在半個月前,他們村子來了位神官,據說是信仰海神綿津見的神官。 短短十幾天,神官就已經拉攏了村莊中的大部分村民。 僅僅只有小部分村民還在搖擺不定。 而在這場喪葬儀式上,神官將代替村長,主持這場死者的歸宿,生者的悼念。 這一刻,神官的威望已經大大超過了村長的威信,得到了村中人的大力支持。 “各位,死者將前往輪回,去往下一世,但生者還要繼續,代替死者活在世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