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專案組的一人忙問:“如果說他們倆最終成功的跟找他們的人偶遇,咋解釋他倆是咋到一起的?” “想咋解釋就咋解釋,為啥呢?沒人能證實他倆說的是真是假,比如趙成明說和崔文卓上山后倆人走散了,他找崔文卓找的迷了路,差點凍死,你問他都到過哪?一句不記得了就打發(fā)了,至于張衛(wèi)國是咋找到他的,夏立勇又是咋失蹤的,他倆都可以隨便編,他們就抓住林溝這地方少監(jiān)控,山上少人家,警方對山上不了解……” “可實際上,他們的謊話經(jīng)不起推敲!”張勇打斷袁方,還朝袁方使了個眼色,意思是說重點。 袁方點點頭說:“我經(jīng)常在審訊之后納悶,為啥他們的邏輯這么的直線且不拐彎!問題是他們不懂得拐彎,警察拐呀!” 張勇搓了搓臉提醒道:“內啥,你一會兒還得往回趕,是不是先說一下小巴司機……” “這事兒怪我,我一開始沒有把精力放在兩位同事是咋上山這個問題上,既然安全回來了,我也只是在人物關系上琢磨了一下,剛才說到他倆上山才突然想起來咋上山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同樣存在于趙成明和張衛(wèi)國倆人身上!” 張勇在桌子底下踹了袁方一下。 “要想想明白小巴司機的問題,就必須明白山上都有啥。有啥呢?山下邊,半山腰都有村子,有農家樂,山頂沒有。小巴每天開車上山下山,那兩位同事都知道打聽一下咋上山,趙成明和張衛(wèi)國呢?他倆沒打聽過嗎?他倆要是打聽過,后面的謊話可就不好編了!我剛才說了,除非在山頂上,他倆想咋編就咋編,因為找不到人證,可上山這個過程呢?這是一個紕漏,他們會怎么彌補,我現(xiàn)在想不出來?!? “他倆作案之后沒有馬上上山,而是等著,等到警方找他們,預計警察會上山,然后趕緊開車去山邊,另一輛車應該早就被他們開到山邊了,他們想先一步到山上等著偶遇,他們的時間并不多,他們以為警察會開車上山,至少能到半山腰……” “我打斷你一下,既然車可以開到半山腰,為什么趙成明和張衛(wèi)國不開車上山?留一輛車在山下應該更有說服力!” “因為他們怕被人看到!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倆的邏輯里一直在避免的就是人證!殺人之后沒有拋尸,是怕人看到;殺完人沒有馬上上山,是怕被人看到;他們編造的謊言當中也不會有其他人的事,就是沒人看到!他們覺得,沒人看到就等于沒做!” 張勇清了清嗓子說:“別說的像是就這樣一樣,這些都只是你的推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