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四十六章 送東陽馬生-《綜武江湖:我為大理寺卿》


    第(2/3)頁

    “區區拙作,就送給小友了!”

    馬周受到之后手稿之上微微展開,只見其上寫著《送東陽馬生序》。

    文章字跡顏筋柳骨,力透紙背,盡顯大家之風。

    待看到落款之時,馬周不由身子一震,只見落款之處的印章赫然蓋著宋景濂的字樣。

    這位贈予序的老者,竟然就是當今帝師,被太祖贊為開國文臣第一的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的宋濂。

    知制誥其實不能算是一個長期職位,而是一個臨時官職,為內閣下屬之官,專司撰作詔敕,太祖一朝的詔書,十之八九都出自此人之手。

    此人為大周上一代文壇盟主,開國三大家之一,更是上一次科舉的主考官!

    此文寫完之后,場內學子皆有感于求學之苦,全場寂靜。

    無論是世家大族還是寒門黔首,在大周想要中舉都不是一件易事,若無潛心苦讀的決心,中不了科舉。

    片刻之后,人群之中還是有人認出了兩人。

    “這不是翰林院的宋學士嗎?!”

    “那個人老先生我見過,是都察院的程大中丞。”

    御史中丞即為前朝御史臺之長的稱呼,先帝改御史臺為都察院,御史中丞便是都察院的右都御史。

    既然被認出來了,程青松和宋濂也不再掩飾身份。

    “本官和宋大人來此,就是為了看看我大周新人氣象,眾位須知,我大周取仕,不論地域,不論出身,只看科舉之試,若有舞弊之時,無須各位學子舉報,本官必查個水落石出。至于所謂的實務能力,在登科之后,自然有的是觀政的機會!”

    所謂觀政其實就是實習、學習的過程。

    大周的科舉在歷代之間都算是公平,考試的考場隨機編排,試卷之上會糊名,然后有專司謄抄的書吏將試卷重新謄抄,抹去所有字跡,再轉呈考官閱卷。

    在評卷完成之后,才會撕開封名,從流程來看已經是相對完善了。

    科舉最大的優點就在于只取文章。

    無論是策論、刑名、墨貼、經義都是可以從書中學到的,當然世家子弟,官宦人家肯定有其優勢在,但這個優勢只體現在學習過程之中。

    即便是楊清源這個大周最大的關系戶,也參加了難度最大的會試,并且以經義,詩詞,策論,刑名四科,讓原本對此有疑義的主考官錢牧謙心服口服,摘得會試第五名。

    相當于自主招生,但是也參加了特招的筆試和面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所以楊清源并沒有被整個文官集團排斥,而是將他視為正常及第的進士后輩。

    科舉雖然有其局限性,但是其優越性是無法代替的,為社會下層民眾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動搖了門閥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以考試取士,權在國家,考取者無私恩,黜落者無怨恨,亦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

    相比于所謂的九品中正和舉孝廉,科舉的公平性不知高了幾何!

    所謂九品中正,是以中正官對于地區的人才進行評價,稱為中正定品。

    品評主要有三個內容,即家世、行狀和定品。

    家世,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指被品評人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

    行狀,就是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于品德評語,一般都很簡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優能少”等。

    定品,就是確定品級,由中央分發人才調查表,在該表中將人才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等級。

    中正定品后,將結果上交司徒府復核批準,然后送吏部保存,作為選官的根據。

    在其中第一位的就是家世,最終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就是所謂考察人才綜合素質。

    科舉固然有萬千不好,但他確實相對公平的,乃是社會底層向上流動的重要通道,對于科舉有所異議的人,提倡素質教育,選拔綜合素質人才的,取締科舉的人,非蠢即壞!

    ----------------

    不提京師之中的一場小小變故。

    楊清源此刻已經來到并州北部,再向前就是云中都護府了。

    曾經的天策軍就是駐扎在此處的,但是因為北境之戰的大捷,所以天策軍的防線向北推進了兩百余里,大片的草場被大周所占領,可以培養更多的優質戰馬。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明县| 东乌| 冕宁县| 成武县| 交城县| 正阳县| 沙河市| 平江县| 阿图什市| 郴州市| 龙里县| 屯门区| 许昌县| 锡林郭勒盟| 普安县| 南通市| 文昌市| 通道| 饶阳县| 勃利县| 婺源县| 太康县| 海南省| 南充市| 永城市| 衡阳市| 安仁县| 宝鸡市| 基隆市| 龙井市| 达拉特旗| 洛阳市| 新绛县| 健康| 林芝县| 儋州市| 积石山| 五指山市| 凤阳县| 泾川县|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