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一跪,不僅僅是叩謝楊清源的重組漕運,改善生活,更是跪楊清源提死難的漕工伸冤報仇。 當所有人都將目光這在失竊的庫糧上時,幾乎沒有人記得漕運碼頭無辜罹難的上百挑夫,包括楊清源。 上百條生命在冀州的雪災面前似乎變得不值一提。 但是這些百姓記得,是眼前這個青天大老爺,查清碼頭瘟疫的真相,讓上百冤魂得以安息。 他們想要活著,但他們更怕不明不白的死去。 楊清源沒有想過,自己為了獲取漕運勞工信任,所講的一個故事,竟然讓這些漕運村的百姓,扶老攜幼,等在此處。 雖然這個故事是真實的,但是楊清源還是百感交集。 快步上前,楊清源想要將老者扶起,“老丈起來吧,這臘月之中,地面陰冷。” “大家都起來吧!”楊清源的聲音帶著真元傳向后方。 看著未起身的眾人,楊清源再度以真元喊道,“各位鄉親,太祖圣訓,凡我大周軍民,若非朝見天子,不行跪禮,作揖即可!” “只要不在公堂之上,即便見了官吏,也無須跪拜!所以,大家都不許再跪,站起來!” 所有人都沒有起來,一直到磕完三個頭,人群再次從前向后,如潮水一般再度站起。 “漕運村上下感念楊大人大恩,此生不忘!” 為首的老人再度要跪,被楊清源的真元托住。 “老丈不必如此!為民伸冤昭雪,本是我大理寺職責所在!老丈如此,反倒讓我難以自處,此時天色已晚,夜間風大,老丈還是讓大家快快散去吧!” 為首的老者沒有答應,反而說道,“我等送大人離開,便會自行散去!” 楊清源見老人如此執拗,也沒有辦法,只得先行離去。 隨著楊清源眾人的離開,人群自發地讓出了一條道路,眾人于道路兩邊目送著楊清源一行人離去。 直到看不見楊清源一行人,才緩緩散去。 回到大理寺的書房之中,隨行的眾人也是感觸頗深,其中以狄知遠為最,他雖然曾任一州法曹,但是也曾主政一縣,“大人此舉深得民心矣!” 楊清源有些沉默,隨即便恢復了正常,“現在最重要的便是漕幫的重建工作,明日漕運重開,一切繁重事務便會隨之而來。” “大人放心,我們已經招募了文書二十名,江湖武者十五名,這個數量會在之后慢慢增長,近期會有大理寺和六扇門的捕快一起維持漕運碼頭的秩序!” 楊清源點了點頭,“大理寺方面,就讓巡捕統領李綱負責漕運碼頭的事務吧!” 狄知遠點頭說道,“李綱心細多謀,可當此人,不過漕幫還是需要一個主事之人!大人可有人選!?” 楊清源從一旁的抽屜之中,拿出了一個卷軸。 “人選我早就考慮過,漕幫的前任堂主司徒羨意便是最好的人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