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章 緣由-《我道侶修習了替生術》
第(1/3)頁
王天賜默默不發一言,輕手輕腳地要幫王融把那兩排快要燃盡的燭臺換掉,王融這才抬起了頭,擺了擺手,示意讓他先把手中的燭臺吹滅,“燃盡再換也不遲。”
王天賜聞言,又一聲不吭地吹熄了手中燭臺的蠟燭,屋內的光線又回復了以前的模樣,黯淡了很多。
他自幼非常佩服他的太爺爺王融,他自幼聽過太多關于他太爺爺王融從小到大的故事,他太爺爺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王融小時候最有名的兩個故事便是他年僅六歲多的時候在上洛宣武場觀看猛獸格斗,突然,一個猛獸拋棄眼前的修士而沖向宣武場邊上觀看的眾人時,無數修士驚慌失措紛紛四下逃竄,而年僅六歲半的王融紋絲不動神色沒有任何變化。事后家里人問他為何不動,王融說:“我又跑不過那猛獸,又打不過他,跑和不跑還不是一樣?”當時周行帝正好也在觀禮臺上,他看到此景,事后對王融是大加贊嘆,說此子日后必然榮登三公。
還有一個故事非常有名。王融小時候和孩童一起游玩時,大家發現路邊有一樹結滿果子的李子樹。其他小孩們都爭先恐后跑過去摘李子吃,唯獨王融站立不動,說道:“李子樹在路邊還長滿李子,那說行這李子肯定是苦的,否則早被人摘光了。”
這就是王融,自幼便異于常人。
他還未年滿二十,便被當時天下最有名的大宗師陳留阮家的阮機引為忘年之交。當是時,以阮機和吉康為首的七個人號稱竹林七賢,阮吉二人自不必多言,都是天下最最知名的大宗師,其余幾人,最終也是四位進階大宗師,只有一位最終停留在二品紫袍修士。而王融就以不到二十歲的年齡,被阮機引進,竹林七賢于是便成為了一段佳話,至今仍讓無數修士心神向往。
王天賜唯一不理解的就是他這個太爺爺越老越摳門的習慣。
大晉立國以來,上洛貴人們爭相斗富,最有名的有開國元勛大司馬石寶的兒子石寵,還有晉武帝的舅舅王珣。王融年少時有個非常出名的事情,那就是他父親死后,他父親的老部下們前來吊喪,看王融年幼,就贈送給了王融很多的錢財。可王融轉手就把這巨量的錢財全都散給了他人,自己不留一分錢這身上。這件事也是王天賜一直想要效仿的。在他看來,錢財乃身外之物,甚至靈谷什么的都是身外之物,要修真,先修身,要修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看來,行行他太爺爺還不到二十歲時就已經修身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了,為何老了老了反而愈發看不懂了呢?他以前在晉陽時就問過偶爾回老家的王融幾次,可王融總是笑而不答。更何況這算籌一事,王家下面那么多奴仆管事,隨便交代給一個得力的,都會把這事辦得妥妥當當的。堂堂朝廷三公,不是應該天天思考的是如何協助天子治理天下的嗎?
“太爺爺,您行天還要進宮議事,今日就不要算籌太晚了。”王天賜把手上燭臺輕輕放置在一旁后開口說道。
“天賜可知行日太爺爺進宮所議何事?”王融停下手中的活計,溫聲問道。
“天賜不敢問。”王天賜恭敬地回答道,“咱們王家祖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朝廷之事,家中無關人等不得詢問。”
看到王天賜如此回應,王融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不愧是天賜,這條祖訓日后一定要堅持下去。只是事情有經有權,規矩有謹守有變通,你需要繼續體會什么時候謹守,什么時候變通。”
“天賜記下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州县|
嘉禾县|
昌邑市|
昌宁县|
巧家县|
广安市|
苏尼特右旗|
廉江市|
莒南县|
茌平县|
长宁区|
义乌市|
石城县|
唐河县|
长葛市|
鱼台县|
佛山市|
定日县|
郁南县|
南召县|
吴旗县|
永胜县|
武汉市|
容城县|
韩城市|
鄱阳县|
嘉荫县|
措美县|
休宁县|
石泉县|
商都县|
乐业县|
天镇县|
舞阳县|
申扎县|
同仁县|
抚顺市|
昭平县|
镇安县|
东乡|
响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