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罷便跟那宮女道:“你自己說吧。” “奴婢……奴婢是想去毒死倪氏的。”跪伏在地的宮女低著頭,說出的第一句話就令賢昭容一驚:“你說什么?” 蘇州城里,張俊白日里奉旨出去辦了趟差,傍晚時分回到行館,推門一瞧皇上不在,就知這是又帶顧鸞出去了。 他叫來個宦官一問,果然,那宦官稟道:“皇上聽聞近來正有船宴,就帶大姑姑去了。” “知道了,下去吧。”張俊咂咂嘴,心下舒暢。想了想便徑自回了房,研墨提筆,打算將這天大的喜訊告訴宜姑姑,省得宜姑姑天天頭疼夜夜生悶氣。 不遠處的河道上,幾艘木船緩緩駛起。船上皆有艙棚,尚有雕鏤,精致講究。 眼下天色已半黑,船中點燃了燭臺,與河道兩旁商鋪的籠燈相映成趣。 各色菜肴早已在船中的案臺上布開,船中不必留人侍奉,獨有一片祥和愜意。而若有事要喚人來,則在艙門處有個銅鈴,伸手拽上一拽,艙外守候的仆婢下人便可入內。 一只長頸的白瓷酒壺在桌上放著,楚稷拿起來斟酒。斟至第二杯,顧鸞忙道:“奴婢不喝!” 免得喝完又睡得昏天黑地的。 他一笑:“這都不算酒,叫桂花米釀,當地的小孩子都能喝著玩,你嘗嘗看。” 言畢將酒盞推給她,她抿了口,果然只在清甜間覓得一股桂花味,酒香是幾乎尋不到的。 楚稷自顧自夾了口河鰻吃,嘗著不錯,又夾一塊給她:“還是江南會過日子。京中也有河道貫穿,卻不見店家將宴席開到船上。” “江南漁民多,打魚為生,便更離不開船。”顧鸞又抿了口米釀,“尤其蘇州這邊,皇上別看蘇州城不大,河道卻有幾百條。奴婢小時候在家鄉,聽蘇州去的官員們說過中秋回鄉過節的事。據說很多富貴人家返鄉后都會包上幾艘漂亮的大船,自七月末就闔家都在船上住著,從城內往城外緩緩而行。白日里路過什么地方覺得有趣就停下船來,上岸逛一逛、吃一吃,逛夠了再回到船上來。如此一游便是一個月,八月末再各自回去。” 這樣的中秋,一聽就別有意趣,楚稷不禁笑道:“那咱們來得不是時候。” 說著就開始自言自語:“要不中秋時再來一趟?或者過完中秋再回京……” “皇上想什么呢!”顧鸞笑出聲,“只為游船就這般放縱,回去可要被群臣糾劾了。” “不許朕這么干,還不許朕想想啊?”楚稷輕嘖,丟了枚油爆蝦在嘴里嚼著,“過幾年吧……過幾年再尋個機會,趁中秋咱們再來。游一游船,還可去寒山寺看看。” 顧鸞抿著笑說“好”,她喜歡聽他這樣言及將來。 這幾日他都常做這樣的打算,讓她覺得他們會相伴走上好遠。雖然……雖然若是清醒一些,她也知道他未必能喜歡她那么久,但此時此刻,這些話聽來總是甜的。 “寒山寺。”他又念了一遍這個地方,忽地想起先前去龍王廟的事,就笑了。 早知她愿意,他當時便將那張符燒了,也不至于讓欽天監白忙一場。 這場船宴過去又兩日,圣駕便離席返京了。返京路上,江浙一帶還好,百姓們遙望御船從江中駛過,只是熱烈圍觀,全當在看熱鬧。 待得途經河南時,官場肅清之事早已傳遍,所過之處就變得隆重至極。岸邊時時有百姓叩拜,還有人摘來鮮花投進江中。雖說江面寬闊,這些花就算扔得再遠也到不了船上,卻足以使得兩岸花團錦簇,硬生生鋪出了一條繁花似錦的水路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