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多謝。”顧鸞道了聲謝,順著他所指的方向望了眼路的工夫,人影就已消失。 她在來前就想好了,時間太緊,就先去夜市瞧瞧。小地方不及京城繁華,夜市上往往人不太多,但尋常的米糧肉菜、針線布匹多多少少也都能見到些。窮苦人家若人丁夠用,常會白天夜晚都在集上,夜晚將東西賣得便宜些,能賺一點是一點。同時也可淘些自家要用的便宜物件,一邊賺錢一邊省錢。 她依稀還能記起來幾十年前――旁人眼里也就是幾年前,爹娘最愛帶她去逛家鄉縣上的夜市。后來他們便成了百姓口中的冤大頭,因為爹娘都看不得百姓謀生那樣艱難,每每買東西總愛多付些錢,常是按白日里集市的價格給的。 若她沒記錯,他們好像還買過不少家中根本用不著的東西,買完不知該干什么就四處送人。她家鄉的縣令也是個和善人,最初收了幾回,后來受不了了,就指著她爹抱怨:“顧巍,你愛做好事但不能什么都往我家堆啊?我家是你們顧家的倉房嗎,有的沒的你全往我這拿?” 顧鸞回憶著久遠的往事,邊在巷子里走邊自顧自地笑。眼前忽而一亮,放眼望去視野忽而開闊,零零散散的些許攤位散在眼前,當中偶有油燈照明,便是集市已然到了。 顧鸞四下瞧了瞧,著意去看那些米糧肉菜的價格,便發現肉與菜還好,糧價卻比京中貴了近三成。而這還是夜市低些的價格,白日里生意好些,或許更貴。 更緊要的是,這比那巡撫白日稟話時提及的糧價貴了近四成。 窮人家可以經年累月的不吃肉,可以自己種菜,可若米價貴,是會逼死人的。 顧鸞心中暗自記下這價格,又尋了個瞧著慈眉善目的攤主上前攀談:“爺爺,我是剛來走親戚的,隨處逛逛。想問問您……咱孟林的米怎么這么貴啊?” 那老者閑著也是閑著,就跟她聊了起來:“這不是要交稅嘛。朝廷稅高,交不上去就得賣兒賣女的,我們莊稼漢也沒別的東西能賺錢,只得將米賣貴一些。” “交稅?”顧鸞訝然,心底直罵一聲:荒唐! 她清清楚楚地知道,因去年水患,楚稷下旨免了河南一地三年的賦稅。朝廷都將稅免了,百姓們還這般辛苦的納稅,錢是交去了何處? 跟著又聽那老者道:“不過你若嫌貴啊……可以白日里再來買。” 顧鸞一怔:“白日里反而便宜么?” 老者搖頭:“平日倒也沒有,都是夜市才便宜的。只是這些日子圣駕南巡,上頭的官大人們怕價貴被瞧見了出事,白日里不許那么賣,硬將價格壓了下來。” 顧鸞奇道:“可那樣賣再扣去賦稅,不就賠了?還有人愿意出來擺攤?” “沒人來那不是打了各位大人的臉嗎?”老者嘿地一笑,“日后都還要在城里頭過日子,都還要養家糊口,誰敢不來?” 這話顧鸞聽著都覺得心里頭苦。上面的各級官員這是一邊要在楚稷面前做得漂亮,一邊又分毫不管百姓死活,只拿他們將提線木偶般在用。 顧鸞搖搖頭,不再追問什么,只說:“您這米多少錢?我買些。” 老者給了個價,她瞧瞧,多了也拿不動,就只買了一斤。但她在老者給出的價格之上多付了五成,引得老者好一陣千恩萬謝,直讓她覺得聽不下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