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剛開始,自然表現的十分稚嫩,總是生在將相之家,但是耳濡目染并不及當朝丞相手把手剖析朝政。 這朝政之中,摻和的遠遠不止利益關系,更是人際關系,其中還有偶然、或然因素,更有個人的性格才能在朝政之事上起作用。 史書上寥寥幾語,或許寫的讓人血脈噴張,又或許讓人索然無味。但是歷史上的人當時并不知道自己創造的就是歷史,一切就像是粗茶淡飯一樣,平平淡淡。而史書上記載的只是當時人們周圍的世界突的有了大變化之后的影響。 馮長安三十歲的大男兒,才開始被祖父揭開朝中平靜湖泊下的洶涌波濤。 “遺詔?先帝的遺詔,誰人都讀過。難道遺詔中也有什么玄機嗎。” “那則詔書的真實目的其實是讓皇帝陛下任命蒙恬為丞相,如此,一來可讓蒙恬助力新帝穩住江山社稷,二來可以輕易的就從蒙恬手中削去兵權。” 馮去疾捋著胡須,心中又是對自己的丞相之位得來全不費工夫感到竊喜,隨即又為自己先帝的深謀遠慮和無情產生了發自內心的畏懼。 “就是對他那般忠心的蒙恬,先帝都對他手中握有軍權而感到忌憚,也就不奇怪,先帝會壓根沒把我這個丞相看在眼中。” “先帝之所以直到臨終之際才對新帝下那樣的遺詔,這為的就是要讓新帝給蒙恬施恩,由他拜蒙恬為相,好讓其忠于新帝。” “這一切,先帝早就全部都謀劃好了。” 馮長安聽了這話,只覺得自己的屁股一僵。 “祖父——那我們豈不是?” 馮去疾一臉淡定的道: “慌什么。如今,老夫還穩坐在這相位之上。先帝為新帝謀劃好了一切,但是他獨獨算錯了一件事。那就是先帝無情,以為人人都無情,他低估了蒙氏兄弟二人對他的忠心。正是蒙恬對于先帝的忠心,所以才導致新帝始終無法下決心拜蒙恬為相。” “若不是蒙氏兄弟太過于忠于先帝,如今這丞相之位早就是蒙恬的了,可惜啊可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