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一他們是地方官吏,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負責地方事宜,但是對于郡縣內所有事情的決策,都要由皇帝裁決。 第二,還是因為他們是地方官吏,在朝中的職位算不上多高,而且這帝國給的俸祿算得上是非常微薄。 他們作為地地道道的秦國人,最后被打發去了千萬里遠的六國之地,只是得到這樣小的崗位,繁重的公事,微小的薪俸,自然讓覺得不值。 至于這些官吏在地方的影響力嗎。 人們有事都會去尋找當地有聲望的老人解決,至于他們,若非有官印,和衛隊在側立威,這里的人一定都會斜著眼睛看他們。 久而久之,他們也學會了如何應付皇帝,今日編一段縣中事務,明日假造一份,接著便是縣中無事,然后稱頌先皇帝陛下如何如何圣明。 只是也不全是如此閑散,朝中有詔令下達,這些人都會按照詔令嚴格的執行。 比如,先前有人行刺皇帝陛下,皇帝陛下大索天下十日,他們也照做了,但是這挨家挨戶的搜,并無多大的意義。 這些人鄉里鄉親的都認識,都是串通好了的。 誰也不知道這張良究竟藏在哪家里,但是既然搜尋無果,那便是搜尋無果,他們也無法變出一個張良來。 但是經過這次的事情,他們意識到,秦國可以攻打滅掉六國,但是絕對不可能讓這些六國人把自己當做秦國人看待。 至于邊路上的饑餓而死的百姓,百姓不知有秦吏,秦吏自然也不會去管他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秦國的律法之中有規定,對于這類鰥寡孤獨的老人們應當怎么給予安撫。 這時日長了,有些秦吏為了自己在縣中與人和睦相處,還會主動和當地的大族結好,然后便開始入鄉隨俗。 有些秦吏就會想著怎樣才能繼續升遷,回到朝中為事;也有些人直接破罐子破摔,待在府中尋歡作樂。 除非皇帝駕臨,需要大肆拾掇一番,平時,這些秦吏,山高皇帝遠,吏自然而然就忘記了當初始皇帝命他們來到這里的本意,而始皇帝則只透過奏章臨察天下大事,以至于始皇帝雖然看出來了朝中一些端倪,但是始皇帝卻也無能為力。 畢竟,始皇帝也只是一個人不是嗎。 至于那些零散的留駐的大軍,就像是大海中的波浪上岸以后,將一些魚蝦沖到了沙灘上,十年的功夫,足以他們在當地安家落戶了。 在過去的十年間,這個帝國就很少有讓大家都感到歡樂的事情發生。人們的生活狀況非但沒有加以改善,而且還變得越發困難。 天下一共千萬人,為始皇帝仆役者,數百萬大軍、百萬刑徒這個帝國一半的勞動力都被拔干了。 剩下的一半,用他們的體力努力勞作,以此來供養這個帝國所有的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