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扶蘇要想配得上皇帝這個稱號,穩固自己的政權,就得在別的地方下功夫。 什么地方呢。 看看百姓們的衣食住行就知道了。 這天,皇宮內的郎衛魚貫而出,占領了京城郊外。 城中的男女老少凡是有空閑的,都跟著出去觀望。 “今日是皇帝陛下親自出行,視察農業,這可是稀奇事。” “我還看到丞相了。” 此時,一群農夫肩膀上扛著鋤頭,手中提著簞,他們圍在山頭,望著那邊為宮中郎衛團團圍護起的二世。 扶蘇很重視弄桑,如果農業生產力能夠快速飛躍,那么戰爭和殖民都會有保障。 而且,現在的秦國,有一個既是缺點,又是優點的特征。 地廣人稀。 這個人稀,是相對于土地過于廣闊而言的。 關于土地的開發,秦國曾經就給天下其他六國給過示范。 早在秦國發動大規模的兼并六國的計劃計劃之前,準確來說,在呂不韋當政時期,秦國的人口總數和糧食產量已經接近了六國總和。 秦國雖然國土面積沒有六國之眾,自然就將功夫下到了土地的開發上。 而秦王政時期,鄭國渠的修建完畢,更是給予了秦國土地以充分的水資源灌溉。這七個農業國家之間的戰爭,最后顯然是以秦國完勝而結束。 這么看來,關中的力量,其實就等同于天下人一半的力量。 如果只用膚淺的目光去看秦國和其余六國的版圖,認為秦國實行戶籍等級制度利大于弊的話,顯然他并不了解秦國的人口總數。 是故,當漢高祖得了秦國關中,他便有了足以與天下諸侯相抗衡的實力。 言歸正傳。 關中的農業已經相當發達,而扶蘇在十年前就推廣了樓車,更是讓他在秦國庶民之間的呼聲極高。 扶蘇繼位了,關中很多百姓都對這位才剛剛繼位的皇帝表示支持。 這個時候的百姓,并不是那個明清時期被閹割的順民。 他們對于皇帝的所作所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總有一天會發作出來。 扶蘇來到壩上,望著這地里的麻、黍等農作物,他不由得皺眉。 秦國需要小麥磨出面粉作為新的主食、也需要棉作為新的衣物材料。不僅如此,扶蘇也想搞個菜籃子工程,像西域南岳的水果之類,凡是可以引進種植以改善百姓飲食結構的,都可以大力引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