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權力之劍在手,就沒有他們扶蘇撬不開的口。 不過是因勢利導還是威逼利誘的問題。 對于高漸離這樣有些氣節,以荊軻為友的對象,顯然是要選擇前者。 “今日既然被你們逮到,是我早已料到的結果。要殺就殺,要刮就刮。大丈夫,生有道,死亦有道。” 扶蘇肅容: “不愧是燕國樂圣,不知道燕王聽到你在咸陽說的這番話,是否會感動不已,從而決定與秦決一死戰呢?” 高漸離聽到這話,頓時啞口無言。 扶蘇這才抓到了高漸離的軟肋。 對付這種高士,就要站在更高的道德制約點上。 “天下共苦不休,君父憂心烈烈,一統中國之地。國一也,便治民也。如何百姓剛要過上戰事結束的日子,你卻要站出來,做這天下的罪人呢。” 高漸離聽了,冷哼一聲。 “虎狼之秦,屠六國之民百萬,天下皆知。而今以戰止戰,關東百姓看似順從,實則多有不服,秦之天下焉能長久?” 扶蘇聽了。 陷入默然。 “這話,竟能出于一個樂師之口?” 樂師,這個行當,通音律者都可以進入。但是這其實是個賤業。 一個操持賤業為生的人,如何會說出這也一番高論。 由此可見,他之所以做出了和歷史軌道完全不同的事情,主動入秦,背后確實是有高人支持。 竟然將秦國滅亡的原因之一扯了出來。 扶蘇當即想到了一個逆骨錚錚的人的名字。 高漸離撇過臉去,閉口不言。 這話確實最先不是出自他之口,那是張良先生所言。 扶蘇看到高漸離這張固執倔強的驢臉,預感到,事情似乎變得更有趣了。 “高漸離——你可有想過,若是你刺殺的罪名坐實,將有數萬人因你而死。” 高漸離聽了,自然是不信的。 這秦國公子想要從他口中套出話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高漸離,受張良先生之托,孤身赴秦,為的是隨機應變,向張良先生傳遞情報。 只是,計劃不如變化。 馮家將他在府中養了半年,忽的決定要把他獻給嬴政。 高漸離根本事先沒有料到,匆匆忙忙想要修書一份給‘家里’,但是卻被馮去疾阻止了。 馮去疾是個非常謹慎的人,他認為高漸離覲見嬴政能否留在宮中的事情還未定下,要等他入宮得寵后再去向家中寄信。 高漸離當時寄人籬下,而馮家充當著高漸離的衣食父母,所以他只能聽從馮去疾的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