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暖日洋洋,桃花流水鱖魚肥。 宮中接連籌辦了兩件大事,一件是祭春大典,而另一件,就是東宮冊封之禮。 扶蘇被封為東陽君,封地卻在潁川郡,其中就包括,昔日韓國國都新鄭。 這似乎是一個重要的訊號。 渭水淙淙,素帶環繞青山。 扶蘇控著馬,再次環繞這館舍,這次,身后跟著的,是蕭何。 蕭何已經適應了秦人的衣服,但是腰間系著一支筆和小刀,手里時時刻刻拿著劍。 作為太子舍人,蕭何現在掌管太子的文書。 大抵是嬴政嫌棄他們兩個都是秦國法盲,所以這兩個人,嬴政一個都沒選。 即便是扶蘇親自將人帶到嬴政面前引薦,嬴政還是不肯用他們二人。 事實上,眼下朝中也確實人才濟濟,所以嬴政并不急著招賢納士。 大秦朝中,能得實權,被重用的文臣多為通法之士。 雖有七十二博士,可是看看,數來數去,也一共不過四個博士仆射能入朝議事。 而且像是負責掌管禮儀的奉常手下的顧問。 這對于思想大一統,熔鑄百家,是極其不利的。 墨家的人,聽說已經被嬴政消滅干凈了。 至于道家,嬴政根本看不上,所以說戰后,與民休息這個國策,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接連不斷的戰爭,底層群眾作為被壓迫和奴役者,長期處于奔波勞累的狀態下,日子久了,勢必生怨。 這個時候,一旦有人主張造反,他們的怒氣和怨氣就會爆發出來。 庶民的起義,從來都不是沒有頭腦的。 恰恰相反,那是被壓迫到了極致,所以選擇了反抗流血之路。 起義是起義,造反是造反,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起義是給統治者的警鐘,時不時調整階級關系,是必要的。但是從未有人將這階級徹底打破。 階級關系只能不斷調試,以求滿足最廣大的集體。 而造反,往往是有權勢、有聲望的人所能進行的。比如說眼前這六座籠子里的人。 屬于楚國的那座籠子,目前還是空的。韓王安,在一個月前暴斃了,但是館舍里面,還是有不少人,在外面聽起來,似乎還很熱鬧。 安撫百姓,只能等,要么始皇帝轉變心意,要么等他駕崩。 而鎮壓起義,卻有著最好的方式。 那就是將能引領起義的人,全數干掉。 但是到了這些貴族們,嬴政卻又心軟,遲遲不肯連根除盡。 而對待那些庶民,嬴政卻并不在意他們的生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