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村里正式開始了抓魚計劃。 先是在河的上游,用石塊和泥土、沙石等,筑起一道長長的水壩,把山上流下來的水源給攔截住。 這樣,水壩下面的河水,沒有了源頭,且還會向低處流,最后,就會干涸不少,抓魚的話,也就很容易了。 南方的河,是小溪流,不是很寬,大概也就三四米的樣子,河底還有很多的石頭,坑坑洼洼的,很不平整,只能養一些小魚小蝦,淺水出不了大魚。 因此,抓魚的話,只能是把水放掉,河里的魚,自然會顯露出來,再動手抓魚,一些工具,比如漁網什么的,很不現實。 還有就是,山里也有些毒藤,可以用來藥魚,不過,就和后來的電魚機一樣,不分大小,就連一些魚子和小蝦米,都會全部死絕,多弄幾次,河里的魚就會全部沒了,這也是后來農村的河里面、水溝里,小魚小蝦越來越少,甚至完全看不見蹤影的原因了。 大家也知道藥魚的危害,所以,村長就禁止使用那樣的絕戶方法,還是用原始的法子,盡管這樣做,會更麻煩一些。 也要保留下魚種,來年才會有收獲,而不是一竿子全打死,后面就喝西北風了。 當然了,等過些年,大家不缺這點兒魚吃了,那么也就不在乎了,藥魚的,電魚的,一大堆,導致河里的魚蝦全都滅絕了,再加上化肥污染,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現在我們村這條河里幾乎是見不到魚了,以前我讀書那會兒,河里很清澈的,都能看到一些魚游來游去的,現在不行了。弱弱的說一句,我以前也藥過魚,不過,撿來的魚,在鍋里烘干,晚上沒蓋好鍋蓋,被貓吃了大半,很無語。) 還好的是,現在是冬季,水量不是很大,相對來說,沒那么難搞。 吳有勝跟著一群人身后,拿著工具,去了河的上游,用石頭和泥沙,筑起了一道水壩,攔住了往下流的水源。 接著,就去下游處,用樹枝和稻草,再壓上小石頭,這樣,水能繼續往低處流,而魚卻跑不了。 之后,就是等待了,等待中間這段河里的水盡量的流盡,需要個幾天,到時候,就可以下去徒手抓魚了。 又等了三天,中間一段河里的水終于是要降到了最低,已經能夠看到河底裸露的石頭和泥沙了。 也不是就在家等,每天都有人在河段的各個地方巡視,水源少了,有些魚就會擱置在岸邊,巡視的村民就會拾起來,要不然在太陽下暴曬,很容易就發臭。 第四天,村長拿了一個不知道在哪里找到的破鐵盆子,早上吃了飯,就沿著小路,一家家,一戶戶的敲著,這是提醒大家今天去河里摸魚了。 “小勝,吃了飯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