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980年,農歷7月25,天氣,晴。 傍晚時分,殘陽如血,天邊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呈現著金色的光澤,格外的炫光照人。 勞作了一下午,吳有勝抬起手,胡亂的抹了把臉上的汗水,看了看天色,此時,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 ...... ...... “好了,現在快要天黑了,大家把割好的稻子整理一下,捆好后放到板車上,然后拉回村子里。”稻田邊的田梗邊上,有一老人大聲說道。 老人大約有五十來歲,身高一米六,面容黝黑,并且有一點駝背。 這人叫李來福,是李家村的村長,也是李家大隊的隊長,負責整個村子生產的一應事務。 隨后,李來福又大聲喊了幾句。 “曉得了,叔” 有人大聲應了一聲。 吳有勝聽完,也放下手中的鐮刀,收攏割下來的稻谷,捆成一捆,扛到板車上面。 80年代的農村,沒有脫粒機,收割水稻都是把莖桿一起割下后,拉回村子里,再用人力使得稻谷與莖桿分離,然后在曬谷場上通過烈日的暴曬,高溫下烘干水分,最后就成了帶殼的稻子。 “來福叔,我先回去了。” 等登記好今天的工分后,吳有勝來到村長的邊上,說道。 “嗯,小勝,你先回去吧。” 吳有勝的情況特殊,可以先行一步回家,而其他人有的在固定板車上的稻子,有的在收集鐮刀,也有的在田地里拾掇散落的谷穗。畢竟在這樣的年代,每一粒糧食都很珍貴,都是能救命的東西。 吳有勝來到一處水溝,洗干凈腳上手上的泥土污垢,順便用水沖洗下臉頰,不由得感到一絲涼爽。 “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