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十萬塊錢還是讓陳志城留在了廠子里,要說利潤除去相關開支之后,剩余的錢屬于他承包所得,但是現在廠子初創,如果這錢拿來分了,不進行再投資,廠子永遠做不大。 先打個借條讓廠里用吧。 必須要想辦法引進一條先進的生產線。 然而這事挺難,八十年代不管哪個行業的生產線,先進設備都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而要想買國外的設備,那難度真不是一般的高。 此時,國家的外匯儲備少的可憐,還在通過賣資源來賺取外匯,大漢國本是一個貧油國家,可是此時卻需要向國外賣石油來賺取外匯,你就知道國家現在有多么貧窮了。 好不容易換回的外匯,能讓你一個鄉辦小廠花錢到國外買設備?且不說你沒錢,就是你有錢,國家也不會允許。 想提高產量,必須引進先進一點的生產線,而現在如何去實現這樣的想法? 職工們聽說一人能發五百塊錢的獎金,表現好的,發的還要多,廠里頭頓時沸騰了,這五百塊錢快相當于半年的工資了,無疑是一筆橫財,雖然這一個月很辛苦,但值得啊! 秦明發的最多,發了七百一,既當保衛,又干殺豬的活,陳志城要特別表揚他,給他發了七百一。 秦明數著手中的錢,高興壞了。 當他得知自己是全廠獎金發的最多的人時,更是感到不可思議,作為普通職工,獎金怎么可能比廠里領導多? 而讓他們不曾想到的是,張繼科和吳平兩個前副廠長,發的獎金全廠最低,只有最基本的五百塊,這還是看在他們出去賣肉的份上,發給他們的。 用經濟效益引導人心,讓老實能干者得到最大的好處,企業才能風清氣正,正向發展。 朱佃石發了六百塊,也是不少的了,拿到錢后,手都有點抖,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見到這么多的錢,估計拿回家讓父母知道了,估計能高興壞。 果然是有了錢就高興,有了錢這身板就能挺起來! 馬有財發了五百多一點,得知錢發的有點少,就過來找陳志城。 陳志城見到他后,便說:“馬叔,我正想找你,有事要麻煩你一下。” 馬有財道:“小陳,我獎金怎么發的那么少?” 陳志城道:“馬叔,我這還有五百塊錢,你拿去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