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身為馭獸系一把手,早在更早以前,聶勝就將神話生物視為馭獸系的終極目標,終極追求。 不僅是他,在他之前的兩屆院長,所有馭獸系學員,對各種神話生物的關注也是全校之最。 就如陣法系的學員翻閱典藏閣主殿中央那些神話故事,他們關注的重點永遠是那些精妙絕倫、威力巨大的陣法;而煉器系的關注重點永遠是那些神奇的法寶,后天法寶,先天法寶,混沌重器,開天斧,太極圖,盤古幡,混沌鐘;煉丹系關注的重點則在各種生死人肉白骨,乃至讓人瞬間超凡入圣的神丹。 所以,馭獸系的師生關注的重點理所當然就在各種各樣的神話生物之上,在炎夏的神話傳說中,有很多神話生物都已深入民心、家喻戶曉,人們對它們的認知度不低于甚至可能超過那些陣法、法寶、丹藥相關的傳說。 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麒麟、鳳凰、鯤鵬、金烏,這些全都都是神話生物中的超一線巨星。 一線的更多,應龍、燭龍、青鸞、金翅大鵬、饕餮、睚眥、狴犴等等。 修行界甚至曾流行過一段時間的“馭獸風”,試問,哪個二逼青年不曾奢望過,自己有一只甚至更多的神話生物作為伙伴呢! 更別說馭獸系的學員,他們或許很少會明面上提及,但他們心底類似的騷動只會更強烈。 馭獸系師生不知道有多少禿頭,是因為在苦思一條如何將這些神話生物重現于世的道路而不可得,因此搔斷了不知多少頭發。 他們想了無數種辦法,進入實際驗證環節的也不少,比如提煉出某種神話生物具備的一些核心神通,然后通過各種方法,或是讓它們主動學習,或是用符文的方式強行刻錄在它們體內,讓它們先具備相似的、甚至是似是而非的一些能力,期待在持續的優化下,它們的成長晉升符合人們的心念預期而一步步走向神話,最終與之合二為一,成為真正的神話生物。 可最終的結果,全都面臨無路可走、難以為繼的困境。 因為他們找到的那些所謂相似的能力,實則與神話生物真正的威能差了十萬八千里,中間有著無數重障礙需要跨越,而他們連一重障礙都跨越不了,因為這只是拙劣的模仿,那些所謂具備某些神話生物相似能力的靈獸,其實只是一種奇怪的“縫合怪”而已。 類似的嘗試,經歷了幾次就失敗了幾次。 最后,總結經驗教訓,大家得出的唯一有效結論就是,此路不通。 因為他們并不曾見過真正的神話生物,因為世間本來就沒有這玩意兒,對于它們的習性、它們的能力,自然只能全憑想想腦補。 而這也是導致這種方法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的原因——人們的腦補和認知必然都是基于自身的認知和理解,也就是說,他們腦補出的神話生物根本無法超脫出他們認知和理解的框架,他們無法靠腦補完成對一種超驗生物的創造。 就如同筆者無法真正理解一位偉大的政治家的格局和視野一樣,一切關于他們的描述和想象都是“皇帝有三個金扁擔,窩窩頭都是金子做的”這種層次。 這似乎走入了一個死胡同,人永遠也無法抓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提起來。 可那曾橫亙于天際的、綿延不知多少萬公里的炎夏神龍,其所展現的無匹威能,將一百零八座異象古跡轉化成洞天福地的偉力,又用再確鑿無疑的事實告訴人們—— 這是有可能的! 應該、大概……世間也許真的存在這樣一條路。 最大的困難就是將之找到。 馭獸系的學員在完成正常的修行和學業的同時,最大的腦力活動就是這個。卻始終苦尋無路。 而金允兒創造的化形晉升之道,卻給了聶勝一個靈感。 既然我無法自己完成一種超驗生物的創造,那么,可不可以讓它自己“孵化”呢? 要孵化,首先就要有一個外殼。 我雖然無法真正理解一只神話生物,但若只是創造一具神話生物的“外殼”卻還是能夠做到的,因為這是有標準模板的,在人們的普遍的認知中,這種神話生物就應該長這個模樣,若不是,那它就是另外別的什么東西,而不是這種神話生物,哪怕與神話生物有著相同的能力,也同樣如此。 而馭獸谷中那五只就是他十年精細調試的成果,沒有施加任何外力,全是它們自己修煉成那個模樣的,而它們修煉的正則是經他創造、并不斷優化的另類化形功法。 金允兒那種化形成人,而他這種化形成為某種神話生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