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九章 李好古-《醉枕東都》


    第(2/3)頁

    罷罷罷,都是皇族的人,一樣是先圣子孫。

    更何況,六郎一向為人正直,深得人心,否則也不至于被圣上忌憚,才利用王守澄冤枉他謀反,削爵斷腿,成了多少大臣心中遺憾。

    站在龍椅旁的李好古,比誰都清楚這一切。

    如今,圣上有意扶持仇士良,可王守澄勢力還在,這兩方終有一搏,自己素來靠不站邊自保,這個法子估計已經用到了盡頭。

    漳王殿下有意露底,要就是想殺了我,要就是想招納我。他若有奪位之心,我興許還能勸勸,那位置可不好坐......

    酒過三巡,殷侑便起身告辭,元楓帶著洛泱、李奏、阿冽送他下船,李奏從懷里掏出幾張紙來,遞給殷侑道:

    “殷節度,某已將剛才說的幾個緩解旱情的法子寫下,還畫有一張無根水、地上源之相生圖,您一看便知。”

    “哦?你早有準備要將此法送與我?”殷侑有些吃驚,還是接過了那幾張紙,侍衛連忙將火把湊近些,好讓節度看字。

    李奏搖頭道:

    “非也,里面還包括我們在魏博所遇,某不過是隨時記錄心中所想。只是,今日親見節度在轄地有如父母官,親力親為抗災,還不辭辛勞找到我們,這份心意令某感動,這才敢向節度獻丑。”

    殷侑打開一看,果然如他所言,忽然,兩行字跳入他的眼簾:

    寺廟所鑄神佛像,用石像代替銅像,一來金石同源,并無不妥,二來官方熔銅鑄幣,可增加流通所需。

    寺廟所納僧人,須年過四十,一心向佛之年輕人出家,則其徭役賦稅皆轉移至家族,不可消除。

    真是妙啊!

    其實這也不是洛泱原創,她不過是中和了武宗過度滅佛,和宣宗盲目恢復寺廟時,兩者的有益舉措,走了個折中的方法。

    殷侑忍不住拍拍李奏的肩膀,哈哈笑道:

    “你愿不愿意跟隨老夫在藩鎮干苦力?你若愿意,我立馬寫信給老蘇,要他讓給我一個人才!”

    “節度,您可不能這樣當面挖人,”元楨兄弟都笑了:“您只要記得我們的好,什么時候有需要,那不是一封信的問題?”

    “好!那就……祝你們一路順風。李六郎、蘇娘子,你們有了什么好點子,別忘了寫信告訴我。我今年跟朝廷借了牛,終歸是要用米帛還的。”

    殷侑滿面春風,一點不似六十老翁。

    洛泱心中感動:原來,在大家印象里,晚唐藩鎮節度使全都各自為政,與朝廷離心離德,這并不是全貌。

    前有懲貪伏賊的何弘敬,后有愛民護國的殷侑。能救大唐的不是占城稻,也不是我腦子里記得的礦藏,而是這些擁護大唐,又有能力守護大唐的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