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次段韶的臨時官職是“行軍參軍”,但實際上,他算是劉益守派來“實習”的,并無指揮兵馬的權限,哪怕兩三個士卒也指揮不動。 所以此戰成與不成,段韶的責任都不大。哪怕戰敗,事后劉益守來問罪,倒霉的也是楊忠,絕不會把黑鍋丟到段韶頭上。 然而,段韶費了這么大力氣,跑了一千多里路,從河北來到建康投靠劉益守,甚至把寶貝妹妹都送出去了,難道就是跟著楊忠一起坐船,沿著漢江行進看風景么? 他要的顯然不是第一戰就被敵人教訓一頓,灰頭土臉的戰敗回建康啊! 段韶對此戰的期望很高,他不僅僅是想要贏,而且還要贏得漂亮!一戰出彩!只要這一戰打出威風來了,他在劉益守麾下也就站穩腳跟了。 看到楊忠一路上都老神在在的不說話,段韶心里其實七上八下的。老實說,雖然楊忠名聲在外,段韶還真怕他是個坑貨。 誰知道這些人是不是都沾了劉益守的光,豬在風口也會飛呢? “段將軍還是不熟悉主公的風格,此戰的風險,出發前主公已經跟在下說過了,我們并不是在孤軍奮戰。只需要按主公既定方略行事便可以了。 不過既然說到這個話題,段將軍對此有什么想法呢?” 楊忠平靜問道。 他當然知道段韶是誰,不過劉益守已經說過了,一切以他為主,所以段韶的話,聽一聽就可以了,需要做決定的是他楊某人,出了事,也是他楊某扛著。 “在下以為,蕭紀之兵,不足為懼,哪怕攻城,也不可能下死手。 只需要朝廷一紙詔書送入敵營,蕭紀兵馬自會停滯不前。 若是朝廷能在夔州屯扎重兵,作出要攻打巴郡(重慶市)的態勢,蕭紀自然投鼠忌器,不敢強攻漢中。 故而我們只需要屯扎在扼守漢中的入口處,也就是屯扎在最東面的城固縣即可,引而不發。派人前往蕭紀大營,告知他們朝廷兵馬在側,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而關中通往漢中的路,只能走褒斜道,這條路正在南鄭以北。我們可以等著關中人馬來攻南鄭的時候,趁其不備,然后從南鄭東面殺出。 彼疲敝之師,我軍以逸待勞,可一戰而下。” 段韶拱手對楊忠說道。 嗯? 楊忠微微一愣,揣摩了一番段韶剛才提出的建議,越想越是覺得精妙! 蕭紀不知道朝廷有多少兵馬來了漢中,所以楊忠部這五百人不出現在南鄭城外是最好的,一旦出馬,露餡是必然。 如果蕭紀知道朝廷就來了這么點人,會讓這位藩王產生鋌而走險的心思!到時候會發生什么事情就不好說了! 那時候,甚至還不如朝廷不出兵! 而不去南鄭城的話,楊忠部大軍在城固縣城廣豎旗幟,一時半會,蕭紀沒有內應也看不出虛實來。這樣便可以在朝廷主力大軍尚未到來前,將蕭紀嚇退!至少是讓對方不敢進軍! 奪回漢中這件事,明面上蕭紀本身就不占理。而且就算丟了漢中,也不過是得而復失,身上也沒有少塊肉,不損蕭紀的根基。 他自然不可能跟朝廷的兵馬拼命,再說蕭紀也沒有做好跟朝廷徹底翻臉的準備! 更何況,劉益守在夔州也下了一步棋。 一旦蕭紀聽說朝廷在蜀地東南面入口的巴郡(重慶)以東蓄勢待發,必定會回師成都,甚至是增兵巴郡,防著朝廷動手。 這樣的情況下,蕭紀自然不可能給劉益守討伐他的借口! 一個不小心,劉益守借機發難,蕭紀就騎虎難下了。到時候蜀地一定會出大亂子! 所以情況不對的時候,蕭紀退兵漢中是必然的! 而關中那些人,出關中不易,再加上關中困苦,那些人都餓紅眼了。都是些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顯然不可能因為梁國的一點威脅就退兵,雙方一場大戰是難免的。 面對他們,直接亮刀子比開口說話管用。 那些人要么就不來,要來絕對是不懷好意!誰擋他們,他們就要咬誰,無論是蕭紀的人馬也好,梁國朝廷的人馬也好,對他們來說都沒有區別。 段韶說不把大軍屯扎在南鄭城外,也是為了避免第一時間與那些人交戰!若是在第一時間與關中的魏軍交戰,那么很顯然,蕭紀會根據戰斗的結果“看碟下菜”。 而楊忠他們不在第一時間出手,蕭紀當然不能坐視南鄭被魏軍奪取,與之相斗是必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