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巴陵之戰(3)-《都督請留步》
第(3/3)頁
劉益守對王偉吩咐道。
“喏,屬下這就去辦。”
等王偉走后,劉益守帶著楊忠等人在臨湘城內湘東王府里閑逛,不由得就注意到王府里那座四層樓高的宏偉建筑。
看起來不僅雄奇,而且精致,似亭非亭,似樓非樓,乃是府里的核心之一。一進城劉益守就注意到那里了。
“那個是干嘛用的?”
劉益守指著那座四層高的建筑詢問身邊的“向導”問道。
此人名叫劉孝綽,蕭繹府里前任長史,因為拍馬屁涉及到了“湘東一目”,所以被蕭繹炒尤魚了。
如今吳王駕臨臨湘城,劉孝綽自告奮勇的充當向導,以報當初蕭繹無理解雇他的私仇。
劉益守得知此事后,從諫如流,封了劉孝綽一個隨軍記室,讓他幫忙寫檄文。此人文采飛揚,當即寫下一篇討伐蕭繹的檄文。其文辭華美,可謂是技驚四座。
“殿下有所不知,此地乃是蕭繹的書樓,名叫‘合竹樓’,匯集了他收集了數十年的書籍,不下十萬冊。此番他撤離的時候想帶走,但士卒們都去搬運財帛糧秣了,無人愿意搬運這些不能吃不能穿的手抄書本。故而都存留于此。
王僧辯撤離的時候沒有將其燒毀,實乃君子所為。”
劉孝綽不動聲色的幫王僧辯說了句好話。
事實上,王僧辯不是不想燒,而是不敢燒。
把這些書燒了是一時爽,萬一將來蕭繹打贏了,返回臨湘以后,發現他那些“寶貝疙瘩”都被人付之一炬,定然要找人秋后算賬的。
王僧辯可不想承擔這種責任,沒事硬是給自己找事。
劉益守抬頭看了看牌匾上‘合竹樓’三個莊重正氣的大字,找人來打開了王僧辯派人套上的大鎖。
大門推開,里面一股濃厚的塵土氣,似乎許久沒人打掃了。
一樓二樓都是竹簡書,堆得到處都是,因為離開倉促,這里似乎還被人搜羅過,滿地的竹簡無人整理,不少都是繩子斷了散落開來,連下腳的地方也沒有。
三樓四樓都是一卷又一卷帛布書與紙書,絕大部分都是卷軸書,也有少部分是裝木盒子里面的。
這里密密麻麻的全是沒有目錄的孤本手抄書,只是沒有分門別類,僅僅存放而已。不熟悉這里布置的人,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書。
不一會,王偉回來,找不到劉益守的人,進入合竹樓后一直上到四樓,才看到自家主公在看著這些書發呆。
“主公,給韋暗的信已經派人送出去了。”
王偉恭敬行禮道,越發感覺劉益守這個人捉摸不透。
“我們的祖先也曾茹毛飲血,穴居茍活,與禽獸無異。然而自從先賢創文字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有今日之中國。
懂道德而知廉恥,我輩便脫離了野獸的行列,被稱之為人。
湘東王府里的這些書,很多都是孤本,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可不能讓它們毀于戰亂。否則,我們便是無可爭議的罪人,百死難辭其咎。
你帶一些親信來,將這些書都裝上車,搬運的時候都小心一些。把它們都運到萍鄉縣外的渡口,疾風號就停在那邊。搬上船,運回建康,放在臺城內妥善保管,我這提著的心便能放下了。
將來,中華書局要把其中的精華都凋版刊印出來,把我們先人的智慧精華發揚光大。”
劉益守背著手,看著書架上那一卷卷不會說話的書籍,似乎感受到了它們在聲嘶力竭的吶喊與求救。
“喏,屬下這便去辦。主公此舉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將來必定會留名青史的。屬下能為主公做這些利國利民,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真是三生有幸啊!”
王偉這就要跪下給劉益守行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誒,拍馬屁就不必了,快去把事情辦了吧。弄到這些書,此行就已經是圓滿了一大半,剩下的就只是解決掉蕭繹了。”
劉益守輕嘆一聲說道,他心中隱隱有些不安,此行太過于順利,包括臨湘城在內的湘州城池,幾乎都是不戰而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
既然是沒打仗就拿下,又沒有抓到蕭繹的主力,那么只有一個解釋:王僧辯是在故意收縮兵力,準備在關鍵時刻來個致命一擊!
“對了。”
劉益守叫住正在下樓的王偉。
“讓楊忠帶兵前往臨湘城北面汨水(汨羅江)南岸的羅縣(汨羅市),然后在城外河道以南扎營,不要輕敵冒進,等待韋氏水軍一起行動。”
劉益守忍不住囑咐了一句。
“好的主公,屬下這便去傳令。”王偉拱手領命而去。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获嘉县|
吴桥县|
阿拉尔市|
怀化市|
乐亭县|
清新县|
综艺|
麻城市|
万全县|
沅江市|
兴安县|
福贡县|
铜陵市|
宁陕县|
宁国市|
上杭县|
徐闻县|
同仁县|
虎林市|
乌拉特后旗|
栾城县|
石台县|
龙井市|
阜宁县|
枣强县|
桐庐县|
吉林省|
杭锦后旗|
杭锦后旗|
通江县|
垦利县|
诸暨市|
青河县|
潜江市|
无极县|
饶平县|
兴安盟|
且末县|
巫溪县|
宜兴市|